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间,一张由科技编织的 “护象网” 正日夜守护着野生亚洲象群与周边群众。红外相机、智能摄像头、无人机组成“千里眼”,后端平台化身“最强大脑”,这套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用数据与算法,筑起了人象和谐共处的科技防线。
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群悠闲穿过通道觅食的画面被安装在野外的红外相机记录了下来,这些影像并非偶然捕捉,而是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前端设备的“日常工作”。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管护所关坪管护站巡护员刘鹏说,配备红外相机是为了做亚洲象预警,我们这里离村寨比较近,还有一个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亚洲象会经常性地从这条野象通道去食物源基地采食。另外,关坪辖区作为过渡地带,是勐养子保护区的东大片和西大片的连接区域,是亚洲象的重要通道。除了亚洲象安全预警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红外相机做一些其他物种的监测。
今年,这套“感知网络”又添了新力量。新增的 180 台红外相机从景洪延伸至勐腊,4 套智能摄像头实时直播监测,30 套智能广播在象群频繁活动的村寨“上岗”,设备的升级也让象群的每一次移动都更难“隐身”。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周晨浩说,随着亚洲象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和活动路线的增加,我们今年增设了一批红外相机,在原有的点位上结合亚洲象近几年来的活动情况来布设红外相机,这样能够有效地、更加全面地监测亚洲象的活动情况。
记者:张楠 张绍山
融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