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机器人企业天太生产车间。廖明璨 摄
7月起,新能源行业将正式实施两项新标准:《再生锂原料》和《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佛山企业邦普循环,深入参与了这两项标准的制定,也再一次以标准制定者的身份,巩固了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地位。
在佛山,有一批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正通过制定标准来构建竞争优势、开拓新市场:在机器人行业,天太、华数、隆深纷纷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在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龙头企业精铟海工不仅深度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还主导制定了国际标准……
当前,佛山正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加快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而“标准引领”战略已经成为佛山推动产业升级、抢占新兴产业赛道的重要途径。
参与制定超百项国标
佛山企业领跑新能源赛道
创立于2005年的邦普循环,是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其主营业务是废旧电池循环利用。过去十年间,伴随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邦普循环的营收从7亿元暴增至数百亿元,成为全球废旧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
邦普循环的崛起,离不开对标准的重视。从初入行起,创始人李长东就开始琢磨要做标准,并且亲自动手写标准。当时,新能源汽车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废旧电池回收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要让这一全新领域快速成为主流,需要有标准的规范和引领。邦普循环主动担起了这一重任——在创业第三年,邦普循环就建立起了标准研究部。在全国20多万家废旧电池回收企业里,邦普循环也是唯一一家拥有10人以上全职标准团队的企业。
“在邦普循环,只要研发部有新技术突破,标准部就会紧接着行动起来,开展标准制定的工作。”李长东说。
到如今,邦普循环已经累计给行业制定了405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09项,并且包含多项全球首创标准。而标准“领军企业”的身份也给邦普循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助力邦普循环成为百亿级龙头企业,站稳新能源风口。
推动专利标准化
佛山机器人掌握发展主动权
标准往往是技术路线的体现,谁能主导标准,就相当于掌握了行业发展的“方向盘”。新赛道的竞争背后,往往也是标准的竞争。
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在这一新兴产业赛道上,越来越多的佛山企业正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引领行业发展。
天太就是典型的案例。早在2023年,广东省首个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家标准计划《20230732-T-469 精密电驱动谐波齿轮模组通用技术规范》就在天太立项,同年天太还参与制定了两项国家标准。天太也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参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人形机器人标准的企业。
与此同时,专利标准化也成为新兴产业加快标准化布局的新方式。企业将先进专利技术转化为标准,可以发挥标准化支撑大规模生产桥梁作用,加快创新技术产业化应用。
近年来,不断有佛山企业通过将专利转化为标准,构建技术创新的先发优势。
隆深机器人将专利转化为先进标准《空调底盘机器人装配线》,实现空调装配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率降低20%;华数机器人通过专利转化的先进标准《装配型工业机器人》,实现家电、汽摩、电子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20%以上,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0%以上。
推动专利标准化,也成为佛山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佛山已累计推动专利转化标准超500项,涉及专利超3000项,征集建设专利转化标准试点32个。并且,佛山“专利标准化”创新模式入选广东省知识产权“十大亮点”。
攻坚国际标准
“佛山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作为国内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龙头企业,精铟海工的行业地位不仅体现在市占率领先,更体现在标准引领:精铟海工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主导编制了7项国家标准;今年1月,由精铟海工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也正式发布。
纵观精铟海工的发展历程,从初创企业到行业龙头的跃升,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支撑。
精铟海工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以及海上施工服务,近年来积极拓展海上风电安装领域。长期以来,海洋工程装备都被国外厂商垄断技术。精铟海工的成长是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历程,也是不断通过制定标准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历程。
2022年,在主导编制七项国内海工行业国家标准后,精铟海工开始谋求国际话语权,首次参与国际标准编制。同年,由精铟海工主导编制的ISO16173《船舶与海洋技术自升式海洋平台升降系统齿条式桩腿锁紧装置》国际标准注册立项。
“通过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标志着我们掌握了关键话语权。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技术路线成为行业规范,更代表着国际同行将遵循我们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我们围绕研发成果做标准,通过研发打破技术壁垒,营造对我们有利的竞争环境。”精铟海工总经理吴平平说。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佛山累计推进制定海工装备等新兴产业佛山标准10项,评价佛山标准产品16个。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佛山将深化产业标准升级,抢占新兴领域标准高地,加快新型电力装备、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标准研制,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撰文:林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