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鼠抓力仪对大、小鼠抓力进行测试是为了肌肉松驰剂、神经抑制剂、兴奋剂等对动物肢体力量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对动物的衰老、神经损伤、骨骼损伤、肌肉损伤、韧带损伤程度以及其恢复程度进行鉴定,该设备这是一种使用范围很广的仪器。
一、核心功能与技术原理
力学传感机制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抓握覆盖纹理的金属网格或杠杆时,底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将抓力转化为电信号,自动记录峰值拉力并屏蔽体重干扰。量程覆盖0.01N–50N,分辨率达0.1g,支持克(g)、牛顿(N)单位转换。
智能化数据分析
内置峰值保持功能,自动计算多次测试均值,以除操作误差。
数据通过USB导出至Excel/TXT,可生成JPG格式动态曲线图,便于药效对比分析。
二、应用领域
药品与毒理学评估
量化肌肉松弛剂(如地西泮)、神经抑制剂对肢体力量的影响,揭示剂量依赖性效应。
检测环境毒素对神经肌肉功能的损伤程度。
病理模型研究
监测帕金森、ALS等神经退行模型中抓力衰减规律。
评估骨折、韧带撕裂后的进程。
衰老与运动医学
追踪年龄增长导致的肌力自然退化,验证干预效果。
优化运动训练方案,提升肌肉功能恢复效率。
三、标准化操作流程
设备校准:开机后执行零点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动物适应:提前24小时接触抓力板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抓力测试:
匀速牵拉动物尾部诱导抓握,记录松爪前峰值力;
重复3次取均值,避免单次误差。
数据验证:结合转棒实验等评估全身运动功能,规避局部力量检测局限。
四、技术优势与局限
非侵入性设计(动物应激小) 仅反映肢体局部力量
高分辨率数据(0.1g精度) 需规范牵拉力避免体位偏差
10分钟快速完成单次测试 老龄动物需延长适应期
该设备凭借操作便捷性(如电池续航20小时)和客观量化能力,已成为神经药理学及医学研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