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近年来,陕西将科技赋能智慧监管作为推进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搭建非现场执法平台提升精准监管能力。陕西整合国家、省、市三级与环境执法相关的24个信息化系统,打通各个系统的底层污染因子数据库,搭建了升级版的全省非现场信息化执法平台。新平台对全省现有近5万家排污企业实现了24小时信息化监管,通过AI算法实现污染源企业动态画像、以红黄绿三色码分级管控,实现企业违法线索精准输出。“从传统的‘大水漫灌’式现场检查,转变为系统精准输出违法线索,降低了涉企现场检查频次,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陕西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说。
建成锚点体系驱动执法数智化转型。在非现场执法平台的基础上,以排污许可证内容为基础,陕西将重点监管企业的生产设施、治污设施、污染物排放口、在线站房、固危废仓库等十大类物理实体,确定为现场执法关键“锚点”,通过数据建模,将各个锚点嵌入现有移动执法系统,在锚点之间实现亚米级精准定位导航,辅助执法人员准确到达问题点位,精准发现问题,使现场执法全程可规划、可记录、可复现、可评估、可稽查。该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移动执法全要素数字化呈现,改变了以往入企执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全程陪同的形式,对企业做到了无事不扰。
研发了“VR”执法教学系统。陕西通过搭建高仿真虚拟执法场景,使执法人员在各种模型下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运用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度,熟悉各场景下的执法流程,提高现场执法能力。(记者 李欣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