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背景
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强劲驱动下,锂离子电池产能急速扩张。某大型电池制造基地内,电极涂布、卷绕、注液、化成等关键工序高度依赖自动化产线。然而,其核心控制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多台负责底层设备控制的西门子S7-300 PLC(CPU315-2DP)仅配备MPI/DP接口,而新增的S7-1200智能单元、西门子KTP1200触摸屏及上位机监控系统均采用以太网通信。协议与物理接口的割裂,导致系统集成困难、数据流通效率低下,成为产能爬坡的瓶颈。
行业痛点
协议鸿沟难跨越:S7-300的MPI协议与主流的工业以太网(Profinet、S7 Communication)无法直接对话。
信息孤岛林立:S7-300过程数据无法实时送达触摸屏显示及上位机分析,设备状态监控滞后。
布线复杂成本高:若采用传统MPI总线扩展或增加CP通讯卡,需铺设大量专用电缆,成本高昂且维护困难。
响应速度瓶颈:MPI通讯速率(最大187.5Kbps)难以满足高速产线对实时控制与数据采集的需求。
二、解决方案
引入捷米特ETH-S7300-JM01 Plus直通型以太网模块,将其直接插入S7-300 PLC的MPI/DP端口。该模块的核心价值在于:
串口转以太网:将PLC的MPI物理层信号透明转换为标准TCP/IP以太网帧。
以太网转换器:支持S7 Communication协议,无缝对接西门子S7系列设备(S7-1200/S7-1500)及支持该协议的HMI/SCADA。
以太网桥接器:构建统一以太网平台,实现S7-300与S7-1200、触摸屏、上位机的高效数据交换。
三、实施过程
硬件部署:
将ETH-S7300-JM01 Plus模块插入S7-300 CPU的MPI端口。
通过网线将模块接入车间级工业交换机,与S7-1200 PLC(192.168.1.10)、KTP1200触摸屏(192.168.1.20)、上位机服务器(192.168.1.30)同处一个子网。
为S7-300 PLC(通过模块)分配固定IP地址(如192.168.1.100)。
S7-300侧配置:
无需修改PLC硬件组态或程序。模块以透明桥接方式工作,原有MPI通讯参数(地址、波特率)保持不变。
S7-1200 PLC通讯:
在S7-1200的TIA Portal项目中,使用“PUT/GET”指令,指定目标设备IP(192.168.1.100)及S7-300的DB块地址,实现双向数据交换(如:卷绕机张力设定值下发,S7-300状态字读取)。
触摸屏(KTP1200)组态:
在WinCC (TIA Portal)中,添加新连接,协议选择“S7 Communication”。
指定PLC IP地址(192.168.1.100),机架号/插槽号与S7-300实际一致。
直接绑定S7-300的I/Q/M/DB地址,实现涂布厚度、温度等关键参数实时显示及启停控制。
上位机(SCADA)集成:
使用 Kepware、WinCC 等OPC服务器,添加“Siemens TCP/IP Ethernet”驱动。
配置目标设备IP(192.168.1.100),建立与S7-300的通道,采集电流、电压、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用于MES分析及大屏监控。
网络优化:
在交换机上启用IGMP Snooping,优化组播流量。
配置VLAN隔离生产网与管理网,确保通讯安全与实时性。
四、应用效果
通讯速率飞跃:MPI(19.2kbps-187.5kbps)升级至百兆/千兆以太网,关键数据传输延迟降低80%,满足高速涂布机毫秒级响应需求。
系统无缝融合:S7-300、S7-1200、HMI、SCADA成功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打通信息孤岛,设备状态透明化。
布线革命:取消专用MPI电缆,布线成本降低70%,机柜更简洁,维护便捷性大幅提升。
生产决策智能化:上位机实时获取全线数据,实现涂布均匀性分析、设备预测性维护,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15%。
扩展无忧:以太网架构灵活支持未来AGV调度系统、视觉检测设备等智能单元的快速接入。
五、行业前景
在工业4.0与“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装备制造(锂电、光伏)、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速增长的先进制造领域,对设备互联互通、数据实时性、系统柔性提出极致要求。老设备智能化改造、异构系统集成是普遍需求。捷米特ETH-S7300-JM01 Plus这类即插即用、高效可靠的串口转以太网设备,以其极低的改造成本和显著的性能提升,成为打通传统设备与智能工厂“任督二脉”的关键工具,市场前景广阔。
六、总结
捷米特ETH-S7300-JM01 Plus直通型以太网模块,凭借其高效的串口转以太网能力、即插即用的以太网转换器特性以及强大的以太网桥接功能,成功解决了锂电制造产线中S7-300 PLC与现代以太网设备(S7-1200、HMI、SCA·DA)的通讯壁垒。该方案不仅实现了毫秒级数据互通、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OEE,更以极简的布线重构了产线网络架构,为传统工业设备注入智能互联新动能。在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浪潮中,此类高效、经济的通讯整合方案将持续释放核心价值。
《具体内容配置过程及其他相关咨询请与武工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