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是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播特性设计的流量测量设备,可对各类能传导超声波的单一均匀液体进行流量及热量计量。其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无需侵入管道内部,能在不影响流体流动的前提下完成测量,广泛应用于水、海水、工业污水、酸碱液、油类等流体的计量工作,在制冷、供热、换热器、锅炉等行业的能量消耗计量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设备主要由主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各类配件组成。主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配备液晶显示器与操作键盘,可实现参数设置、数据显示与处理等功能;传感器分为外夹式与支架式,根据管道口径和温度需求选型,如小型传感器适用于 DN15~100mm 管道,高温传感器可耐受 - 30~160℃温度;温度传感器用于能量测量时采集流体温度,配合流量数据完成热量计算。设备的主要特点包括:测量精度高,流量测量误差不超过 ±1%,热量测量误差不超过 ±2%;测量范围广,可覆盖 15mm~6000mm 口径的管道;适配多种管道材质,如钢、不锈钢、铸铁、PVC、铜、铝等,允许管道存在衬里;支持多语言显示,操作界面可在中、英、意、法等多种语言间切换;具备完善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功能,可通过内置存储器或外置 SD 卡记录数据,并通过 RS232/RS485 接口实现联网通信。
其测量原理基于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特性。当超声波束在液体中传播时,液体流动会使传播时间产生微小变化,且该变化与液体流速成正比。零流量时,上下游传感器发射与接收声波的时间相同;液体流动时,逆流方向的声波传输时间大于顺流方向。通过计算两者的时间差,结合管道参数,即可推导得出流体流速与流量,公式如下:
V=sin2θMD×Tup⋅TdownΔT
其中,θ 为声波与液体流动方向的夹角,M 为声束在液体中的直线传播次数,D 为管道内径,Tup 为顺流传播时间,Tdown 为逆流传播时间,ΔT 为两者的差值。
开机时需长按 ON 键 3 秒,关机则长按 OFF 键 3 秒。设备采用内置可充电 Ni-MH 电池供电,充电时通过电源适配器连接市电,充电指示灯为红色时表示正在充电,转为绿色则说明电量充满。电池电量可通过主机指示灯判断:绿色闪烁表示电量≥30%,预计剩余工作时间≥4 小时;黄色闪烁表示电量在 10%~30% 之间,剩余工作时间 1~4 小时;红色闪烁表示电量≤10%,剩余工作时间≤1 小时;红色常亮则需联系维修。主机菜单分为多个窗口,涵盖测量显示、参数设置、数据处理等功能,窗口编号从 M00 至 M+9,可通过 MENU 键配合数字键快速进入。16 键键盘中,数字键用于输入数值或菜单号,▲/+ 和▼/- 键用于切换菜单,ENT 键用于确认操作或进入修改状态;4 键键盘则通过 MENU 键进入菜单,上下键选择参数,ENT 键确认。操作时需注意,修改参数前需确保设备未启用密码保护,若已加密需在特定窗口解锁。
安装点的选择直接影响测量精度,需满足以下条件:管道需充满流体,优先选择垂直向上或斜向上流动的管道,避免安装在管道系统的最高点或垂直向下流动的管道;确保流体流动稳定,远离泵出口、半开阀门等易产生湍流的位置,若无法避免,需保证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小于 10D(D 为管道外径),下游不小于 5D;管道内壁应尽量避免结垢,若存在结垢需清理或采用 Z 法测量;流体温度需在传感器耐受范围内,并远离变频器、高压线等干扰源。测量前需在主机中输入管道参数,包括管道外径、壁厚、材质、衬材(若有)、流体类型、传感器类型及安装方式等。参数输入完成后,主机将计算出传感器安装距离,操作人员需按此距离安装传感器。外夹式传感器安装时,根据管道口径选择 V 法或 Z 法:DN15~200mm 管道优先用 V 法,两传感器水平对齐,中心线与管道轴线平行;DN200mm 以上管道或信号质量差时用 Z 法,两传感器沿管轴方向保持安装距离。安装前需清理管道表面,去除锈迹和油漆,涂抹耦合剂确保传感器与管道紧密贴合,再用布带或拉紧器固定。支架式传感器安装时,需根据主机提示的距离调整探头位置,用锁紧螺母固定,涂抹耦合剂后将探头紧贴管壁,通过强力磁铁、魔术带或钢带固定。对于大口径管道(DN300 以上),可搭配延长支架使用,推荐采用 Z 法安装以增强信号强度。传感器安装完成后,需通过主机检查安装是否正确:在 M90 窗口查看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正常工作时信号强度应≥60.0,信号质量 Q 值应>60;在 M91 窗口查看传输时间比,该值需在 100±3% 范围内,否则需重新检查参数设置或传感器安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