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们讨论了印度波音787“梦想客机”坠毁事故后,印度当局发布的首份调查报告。报告虽然简短,仅有15页内容,但其中透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细节。报告指出,飞机在失事前,控制两台发动机燃油供应的开关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突然从“运行”模式切换至“切断”位置。与此同时,机舱内两名飞行员之间展开了一段令人费解的对话。虽然之后这些开关被恢复,但为时已晚,飞机最终不幸坠毁,造成机上241人和地面33人共计274人遇难,唯一的幸存者是一名乘客。
印度航空的这份调查报告,排除了此前专家们猜测的鸟击、襟翼设置异常和起落架问题等原因。事故的根本原因,似乎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何飞机的燃油开关会被切断?不过,关于这一切是否由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还是因为机械故障,或是飞机维护问题,印度的首份报告未能给出明确结论。
这几天,《华尔街日报》和英国路透社等媒体报道了来自美国官员的“内部消息”。据称,调查人员已经听取了黑匣子中机舱的对话记录,并审阅了很多首份报告未披露的调查文件。从现有的间接证据来看,失事的印度航空波音787-8客机中,机长Sumeet Sabharwal很可能是关闭燃油开关的关键人物。
接下来,我们通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再次回顾并解析那短短几十秒内,机舱中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两名飞行员的背景。机长Sumeet Sabharwal,现年56岁,是一位资深飞行员,拥有超过15000小时的飞行经验,执飞波音787已有8596小时。在同行和朋友眼里,Sabharwal是一位温和且孝顺的好男人。近年来,他将大量时间用于照顾年迈生病的父亲,几乎不再参与社交活动。
Sabharwal的飞行生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他还曾加入印度民航局主办的飞行学校——英迪拉甘地国家航空学院,致力于培养民航人才。凭借他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Sabharwal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作为一位备受尊敬的老飞行员,很难让人相信他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而副机长Clive Kunder年仅32岁,尽管飞行经验相比机长稍逊,他也已经拥有1128小时的波音787飞行时长。Kunder自学生时代起便怀揣飞行梦想,并在民航领域踏实发展,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是个责任心强、谨慎的人。
事故发生的当天,6月12日大约13点10分,机长Sabharwal和副机长Kunder开始准备起飞。根据美国官员透露的信息,这一航班的飞行计划中,副机长Kunder本应全程操控飞行,而机长Sabharwal则在一旁负责监控。理论上,在飞行过程中,Sabharwal可以自由操作其他事宜。13点37分37秒,飞机开始在跑道上滑行。13点38分39秒,飞机成功离地,开始缓缓爬升。
就在飞机起飞后不到几秒钟的时间里,38分42秒至43秒之间,飞机的燃油开关突然发生了意外变化,两个发动机的燃油开关在不到一秒钟内从“运行”切换到了“切断”位置。这一变化立刻引起了飞行员的注意,黑匣子的记录显示,副机长Kunder在这时惊讶地问道:“为什么关闭了燃油开关?”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恐慌和不解。而机长Sabharwal冷静地回答道:“我没有关闭。”这一对话显得异常冷静,令人不禁怀疑。
随后的6秒钟里,副机长Kunder几次焦急地询问:“为什么关闭了燃油开关?”然而,Sabharwal似乎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回应。之后,两人开始尝试重新打开燃油开关。38分52秒,机上的一号发动机燃油开关被重新启动;38分56秒,二号发动机的燃油开关也恢复了。但不幸的是,此时飞机已经失速,快速下降到接近地面的高度,无法挽回,最终在附近的医学院宿舍楼坠毁。
这些细节是根据美国官员在综合黑匣子记录及其他资料后所做的推测。然而,在正式的调查报告中,未提及这些关键内容。报告没有透露是谁提出了“为什么关闭燃油开关”的问题,也未说明燃油开关的切断是故意行为还是操作失误。
然而,《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的报道显然倾向于认为,机长Sabharwal很可能是关闭燃油开关的“罪魁祸首”。对于欧美媒体的集体关注,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于17日发布声明反驳称,目前下结论为时过早,某些国际媒体的报道不应传播未经验证的“猜测”。尽管声明中未明确指名道姓,但许多印度媒体转载了《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并指出其内容为“失实”,认为该报道极具“责任心问题”。
无论如何,完整的调查报告预计将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后发布,到那时,事故的真相将最终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