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监控、温湿度智能调节,实现了温棚管护的自动化。”近日,在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香菇种植基地的中控室内,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介绍。在隆惠村的温棚里,新型种植技术同样让人眼前一亮。“这叫沙培,它能有效隔离盐碱。”朱兵兵一边俯下身子扒开沙土,一边指着露出的一层塑料膜说,“把反渗透膜铺在地上,再在上面用普通黄沙作基质,通过水肥一体、添加微量元素等,让黄沙变成‘沃土’。”星海镇正是利用沙培、秸秆反应堆、蚯蚓施肥等10项新型种植技术对温棚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我市像星海镇这样建成200亩以上规模的设施农业园区有11个,通过应用保温棉被与自动卷帘机、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升农作物产量。同时,华泰农、塞上春、盈丰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瓜菜种植科技创新水平。
近期,宁夏华泰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立宁特别忙,先是去深圳对接客户,回来后紧接着接待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的客户。“要是温棚里的瓜菜品质达到胖东来的采购标准,我们又能开拓新市场了,以后石嘴山的瓜菜会出现在胖东来超市里。”范立宁高兴地说。华泰农是我市一家集良种繁育、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建有6500亩生态瓜菜示范园区,主要市场在粤港澳大湾区。
近年来,我市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联农带农机制,采用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生产管理模式,签订种植订单,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都市圈等,有效解决了没有技术、没有销路的难题,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务工。以华泰农为例,该公司分别与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惠农区庙台乡李岗村、平罗县崇岗镇崇富村、平罗县高仁乡八顷村等9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联合发展合作协议,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种植辣椒、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蔬菜。目前,已带动6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8万元至10万元。
我市把推进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系统部署、有力有序推进,通过中央衔接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推动设施农业发展。
“随着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展。”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马志财介绍,我市农业设施主要为温室和拱棚,目前共有66075座、占地面积43983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西甜瓜等。通过发挥市瓜菜产业协会牵头引领作用,推动绿尚鲜、塞上春、绿康丰等各类企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建立了配送中心10余家,年配送设施蔬菜达1.4万余吨,年外销设施蔬菜16万吨,占设施蔬菜的70%以上。越来越多的设施蔬菜开始走出宁夏,销往全国各地。(记者 行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