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文明的巨轮驶向气候目标的新航道,成都远峰科技正以"技术创新+绿色智造"为双引擎,在2025年的产业浪潮中劈波斩浪。上半年,这家以"诚信创新"为底色的企业,用两项专利技术写下硬核答卷:从非洲沙漠到内蒙古草原,从国际订单到国内标杆,每一步都印证着中国智造向绿色、智能转型的坚定决心。
一、技术硬实力:两项专利授权,夯实智造根基
技术创新是成都远峰科技发展的核心引擎。2025年1月24日,公司两项核心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构建起关键技术壁垒:
1.一种用于生产金属硅的自动浇铸系统及方法(专利号:ZL 2024.1 1536766.1):针对传统金属硅浇铸高能耗、低精度痛点,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为工业硅生产提质降耗提供核心支撑。
2.一种用于槽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托轮装置(专利号:ZL 2024.1 1642129.2):突破输送设备易磨损、维护成本高的行业瓶颈,显著延长设备寿命。
两项专利的落地,不仅是技术壁垒的突破,更是"中国智造"服务全球工业的通行证。在通威绿材内蒙古项目现场,成都远峰科技的工程师团队仅用98天便完成从方案交付到投产的全流程,创造了行业最快转化纪录。这种"实验室-产业化"的高效衔接,为后续技术出海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针对中东高温、非洲粉尘等特殊环境,成都远峰科技即将在阿曼、安哥拉等国家掀起新一轮工业升级浪潮。
二、全球布局深化:技术出海,赋能“一带一路”
当技术的火种跨越山海,成都远峰科技正以"国际化破局+本土化深耕"的双轨引擎,在全球工业版图上勾勒出独特的"中国经纬"。这条经纬线的一端,是安哥拉沙漠中的智能矿热炉控制系统,另一端,是内蒙古草原上固废再生的绿色生产线——两者共同编织着工业升级的未来图景。
(一)国际市场突破
在安哥拉卢班戈矿业基地,成都远峰科技的裙边皮带机通过防撒料设计和专利托轮技术,构建了高效物流通道,使铁矿石输送效率提升40%,故障率降低65%,推动"中国智造"进入非洲高端市场。同时,阿曼杜库姆经济特区的硅铁炉项目应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实时优化参数,助力当地企业能耗下降18%。这些案例标志着成都远峰科技正从技术跟随者向行业标准制定者跃升。
(二)国内重大工程落地
在国内战场,成都远峰科技的技术突破同样显著。内蒙古汇能项目通过"固废再生+智能控制"技术,年处理20万吨煤矸石、粉煤灰并转化为建材,相当于减排30万吨CO₂;包头圣泉项目则凭借±0.2%精度的硅铁炉配料系统,将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8%,推动传统企业从高耗能向低碳效转型。两大项目均将于近期全面开工,为成都远峰科技“技术赋能产业”的案例添砖加瓦。
这两大项目犹如双轨并行的引擎,既承载技术出海的全球雄心,又肩负本土产业升级的使命。当安哥拉的智能输送带与内蒙古的固废再生线同步运转,成都远峰科技正以实践证明:技术创新既能跨越国界服务全球,亦可深耕本土推动变革。这种"双轨驱动"模式不仅为公司构建起抗风险能力强的业务矩阵,更在中国工业升级的画卷上留下鲜明印记,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三、荣誉与资质:政企双认可,强化发展动能
当技术突破的硕果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成都远峰科技正收获着来自政府与行业的双重礼赞。这些荣誉不仅是勋章,更是推动企业向更高维度进阶的战鼓。
1.2025年2月26日,获成都市成华区“2024年度工业高质量发展优秀企业”、“税收贡献突出企业”两项荣誉,这份来自地方政府的认可,如同为企业的奋斗史刻下坐标,标注着成都远峰科技在成华区乃至成都市工业版图中的战略价值。
2.2024年12月6日,新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编号:GR202451002628),这份认证背后,是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持续领跑行业的硬核实力,更是对"实验室-产业化"高效转化模式的权威认可。它如同为企业的创新引擎注入超强燃料,让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更有底气,为技术攻关注入政策动能。
政府表彰与资质升级,既是对成都远峰科技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其“技术驱动发展”战略的背书。
四、生态协同:智造朋友圈扩容,参与区域联动
成都远峰科技积极参与开放型智造生态,通过“区域联动+头部合作”扩大技术影响力:
1.区域产业联动:在成华区与罗江区共同主办的"2025年罗江区-成华区智能制造供需对接暨“智改数转”案列宣讲活动"中,成都远峰科技受邀积极参加与德阳罗江经开区、成华区经科局共建智能制造生态圈。这场协作促成12家企业技术共享,形成"成华研发、罗江转化"的产业链协同模式,通过参观优秀企业,深度交流技术,融合成都科技优势与德阳产业基础,为成德眉资同城化注入智造动能。
2.头部企业合作:在2024年12月10日通威绿材内蒙古项目投产仪式上,成都远峰科技与通威集团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这场合作中,远峰科技不仅提供全套智能浇铸系统,更通过DCS控制模块与通威5G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耦合。数据显示,合作后通威内蒙古基地电池片生产能耗下降22%,良品率提升至99.3%,成都远峰科技由此成为通威全球供应链核心"技术合伙人"。
五、减碳增效:技术赋能绿色制造
成都远峰科技以"智造"与"减碳"双主线贯穿技术实践,构建起三位一体的绿色制造体系:固废资源化方面:内蒙古汇能项目将煤矸石、粉煤灰“变废为宝”,减少矿产开采与填埋污染;
能效优化方面:硅铁炉配料系统降低单位产能能耗15%以上,金属硅浇铸专利减少热损失20%;
智能化替代方面:输送带托轮装置等专利降低设备故障率40%,减少运维碳排放。
上半年,成都远峰科技以“双轨驱动”战略为核心,在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中取得关键进展:国际市场通过安哥拉智能输送带、阿曼硅铁炉项目推动“中国智造”全球化;国内以内蒙古固废再生线、包头圣泉高精度系统助力产业低碳转型。
两项发明专利突破技术壁垒,政企双誉与通威战略联盟强化发展动能,成德眉资区域生态圈建设深化产业链协同。
下半年,企业将持续聚焦:推动中东/非洲合作项目落地;以绿色制造体系为支撑,在固废资源化、能效优化中实现减碳与增效并举。成都远峰科技正以技术硬实力与生态软联通,在智造升级的赛道上迈向更广阔的全球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