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海淀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打造的“解码科技脉搏 邂逅艺术之光”津唐探界夏令营和“山河砺志启智创 科技赋能少年行” 科技夏令营活动圆满落幕。
津唐探界夏令营
首日,营员走进唐山寻星岛航天体验馆。真实的航天器模型与珍贵文物,带大家穿越时空,见证中国航天伟业。工作人员生动讲解火箭原理、卫星轨迹及宇航员生活,营员专注聆听,加深宇宙认知。穿上宇航员常服,代入感油然而生,科技探索火种悄然播撒。
次日,营员们走进全球唯一以渔文化为核心的主题乐园——多玛乐园。智慧捕鱼课上,学习高科技设备原理与操作,分组操控智能工具水中寻鱼,收获喜悦,体会科技便利。机械展示区,营员亲手操作复杂装置,见证机械神奇力量。乘世纪游艇畅游多玛湖,微风拂面,波光粼粼,飞鸟翱翔,如诗美景令人沉醉,大家的欢声笑语回荡湖面。
夜幕降临,营员们来到运河文化沉浸式景区——河头老街。这里以运河为脉、唐风为魂,历史底蕴与现代潮流交融,夜色中感受别样的文化魅力。
第三天,科技线营员探访瓷房子。法式洋楼与古瓷的奇妙融合,令营员惊叹于主人奇思妙想与独特魅力。随后走进古文化街,店铺琳琅满目,杨柳青年画等传统工艺品引人驻足。民俗博物馆内,通过老照片与文物,了解天津历史变迁与民俗风情。在比亚迪・迪空间,专业老师深入浅出讲解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让营员们对未来出行有了全新认识。制作太阳能小汽车环节,分组合作研究图纸、组装零件,当小车阳光下缓缓启动,成就感油然而生。
艺术线营员漫步在五大道,聆听导游讲解历史变迁与名人轶事,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在杨柳青年画博物馆,近距离欣赏精美木版年画,并亲身体验拓印过程。当亲手制作的年画呈现在眼前,大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夜幕下,全体营员相声茶馆重聚。台上妙语连珠、包袱不断,台下前仰后合,欢笑中领略相声魅力,深入感受天津地域文化。
第四天上午,营员走进“海洋故宫”——国家海洋博物馆。“夺宝奇兵”互动中,分组合作,依据线索展厅寻“宝”。成功一刻欢呼雀跃,收获喜悦更深化海洋知识理解。
下午,大家探访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登上“基辅号”航母,亲身感受海上巨无霸的震撼威严。参观舰载武器装备,目睹巨大威力,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活动最后一天,营员来到天津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无人机知识大讲堂上,专业老师揭开无人机面纱,从构造原理到应用领域,讲解细致入微。
飞行体验环节,在专业飞手指导下,营员小心操控,看无人机升空、穿梭、盘旋,化身天空使者,尽享飞行乐趣。无人机如舞者翩跹,让冰冷科技焕发温暖艺术光芒。
闭营仪式“感言接力”最动人。话筒传递间,营员吐露心声:“老师闹钟比朝阳早,查寝脚步轻似蝶”“难舍室友,共分最后巧克力”......才艺表演打破界限,小营员忘词,全场歌声织就温柔星海。
科技夏令营
活动首日,学员们沿S2线列车开启探索。在青龙桥站,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成为第一课——观察轨道走向、解析力学原理,理解其突破技术垄断的创新智慧。学员们带着“钢轨如何借力爬坡?”“古今铁路技术差异何在?”等问题,在詹天佑纪念馆研读史料、体验“人力轨道车”,体会修建艰辛,并通过对比现代高铁技术,深刻感受中国铁路从“自主修建”到“智能领跑”的跃迁。
次日的探索以“科技与生态共生”为核心。在“雪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学员们登顶海陀山,实地观察赛道生态修复技术——采用“乡土物种+微生物改良”,兼顾安全与复绿。参观奥运村与酒店,了解科技如何助力竞技与环保同行
午后转战野鸭湖湿地。学员们用望远镜观察丰富鸟类,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在鸟类救助站模拟处理外伤,并了解塑料垃圾、栖息地破坏对鸟类的威胁。完成水质检测后,对比野鸭湖与妫水河数据,提出“控制化肥使用”“增设生态缓冲带”等建议。从“绿色科技”到“生态实践”,青少年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技是守护工具,人类是自然守护者。
第三天,北京世园公园上演“科技与国韵”定向赛。学员手持任务书与电子地图,在“天地人和”展区解码传统园林。带着“如何科技分析亭台力学?”“‘借景’藏何光学原理?”等问题,分组挑战各省展园谜题。
安徽园,学员们用AR“透视”徽式牌坊榫卯,软件测量斗拱承重,理解“不用一钉一胶”的智慧;成都园,研究都江堰灵感水系,用流速仪测分流效率,对比古今流体力学共性;西藏园,格桑花与经幡色彩引发“高原紫外线与植物色素”跨学科讨论。学员感叹:“原来园林每一石、每一水,都是古人用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系统。”活动让青少年以科技视角重读传统,体会“天人合一”智慧,学习用数据、算法分析文化遗产。
午后在无人机科技体验馆,探索“低空经济”与“航天启蒙”。学员走进展厅,近距离观察消防、植保、救援等多功能无人机真机。在“足球无人机竞技”环节,亲手操控完成避障、射门,理解“四旋翼平衡原理”,并在模拟“信号干扰”中锻炼应急思维。
水火箭制作让航天原理触手可及。学员以塑料瓶为主体,调整尾翼数量、气压值设计推进方案,反复试验验证“反作用力”“空气动力学”。“尾翼3片比4片飞更远?”通过对比实验,掌握方法,体会“迭代优化”科研精神。学员表示:“火箭升空原理藏在亲手做的模型里,太奇妙!”
最后一站,学员们走进三一重工“全球灯塔工厂”。在巨型智造车间,目睹机械臂精准焊接、AGV自动转运、数字孪生实时监控全流程。通过AR“透视”机械臂内部,理解算法如何实现“0.1毫米精度控制”。“钢铁大象”柔性生产线,直观展示数字互联网如何将生产周期从30天缩至7天,提升劳动生产率85%。
体验环节,学员们拼装风力发电模型,调整叶片角度、测试转速,理解风能转电能原理。“叶片为何流线型?”结合三一新能源技术,认识到科技正推动工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这正是“强国筑基”的核心动力。
结营仪式上,学员们分享成果:对比“人字形铁路”与现代高铁技术,设计“无人机湿地巡检方案”,用风电模型阐述“新能源未来”。正如学员所言:“四天旅程让我明白,科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詹公铁路守护国土,冬奥科技温暖世界,我们的创新要为家园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