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媒体讯 :历史的枢纽,往往是一个沉默、坚决的决策。1925年,当企业家恩斯特·徕兹二世(Ernst Leitz II)说出那句“在此,我决定冒险一试”时,他所决定的,远不止是将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研发的徕卡原型机(Ur-Leica)以及这一全新的相机系统纳入生产计划。
在此之前,摄影是一场负重前行的仪式,被沉重的器材和繁琐的流程所禁锢。而搭载着Anastigmat 50 mm f/3.5镜头的徕卡I型相机,拥有惊人的紧凑与低调,它不是一件仪器,更像一只可以随身携带的眼睛。
徕卡I型相机赋予了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tschenko)、吉赛尔·弗罗因德(Gisèle Freund)和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等著名摄影师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现代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正是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从1930年首台配备螺纹卡口和三款可更换镜头的徕卡相机,到1932年搭载旁轴取景器、实现精准对焦的徕卡II型相机问世,这种对纯粹摄影体验的执着,超越了技术迭代本身,凝聚成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追随者。
这份对摄影的追求,并未在数码浪潮中止步。如今,推出如徕卡LUX应用程序与创新相机手柄,为iPhone用户开启独特的摄影体验时,我们看到的并非妥协,而是百年前那个核心精神的当代回响:让更多人,能以更直觉、更优雅的方式,进行视觉表达。
一个伟大的工具,其价值不在于记录了什么,而在于它如何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手中的设备日新月异,但那个根本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当你的指尖触碰快门时,你究竟是想复制眼前的世界,还是创造一个全新的瞬间?
撰文/奢侈品媒体 实习编辑 隋馨逸
校对/奢侈品媒体 实习编辑 李欣樾
冷眼奢华观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质主义精神家园,中国第一个用谷歌眼镜采访的自媒体
在 iLuxureport, 与主页君一起冷眼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