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GIZ:2025年德国农业光伏指南:农业与能源转型的机遇
报告共计:68页
《德国农业光伏指南:农业与能源转型的机遇》系统阐述了农业光伏(Agri-PV)的发展价值、现状及实践路径。该指南由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编写,经GIZ翻译发布,聚焦土地双重利用这一核心,为农业与能源转型融合提供参考。
农业光伏通过在农田架设光伏设施,实现发电与农业生产并行,缓解了土地竞争。德国相关研究显示,其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如黑格尔巴赫基地达186%),还能通过遮阳减少作物受极端天气影响,干旱时提升产量。同时,光伏组件可减少20%灌溉需求,双面组件还能提高发电效率。
在技术与实践方面,农业光伏分开放和封闭系统,德国以开放系统为主,按高度分高架(≥2.1米)和近地类型,前者适配大型农机。DIN SPEC 91434标准明确其需以农业为主,规定用地损失、产量等核心要求。德国已有多个研究与私营项目,如黑格尔巴赫基地实现作物轮作与稳定发电,布伦农场在浆果种植区应用成效显著。
经济性上,高架农业光伏初期投资较高,但运营成本较低,发电成本低于小型屋顶光伏。其电力自用可降低支出,多余电力入网能增加收入。政策方面,德国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招标补贴、保留85%农业用地补贴等支持其发展。
国际上,中国、日本、法国等国积极推进农业光伏。德国未来需完善法律框架、加强跨部门合作,挖掘园艺等场景潜力,结合储能与智能农机技术,推动其成为能源转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