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这篇文章,若您喜欢,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文章字数超过3000字时,可能会插入广告,但请放心,广告观看是免费的!解锁广告的方法如下:
1. 广告播放完毕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广告。如果不关闭,系统不会自动跳转至正文。
2. 注意:广告页面内尽量不要点击任何其他内容。只要广告播放完毕,点击叉号,您就能继续阅读了!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
在2024年,世界各国都有着各自的重大议题,印度也不例外。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国之大事”依旧是争取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即加入五常。事实上,印度对于这一目标的追求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早在20世纪末,印度便开始自认为作为世界大国,完全有资格加入“五常”行列,并为此多次提出申请,然而屡屡碰壁。
到了2011年,印度联合日本、德国和巴西四国组成了所谓的“G4”——四国集团,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一份决议草案,提议增设常任理事国席位,以便让这四个国家都能够跻身其中。然而,由于支持力度不足,这一提案并未获得通过。到如今,印度已经经历了六次申请入常的失败,但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反而,印度更加坚定了争取入常的决心,尤其在去年9月,印度开始准备发起第七次入常申请。因此,不言而喻,2024年印度的“入常梦”依旧是其外交政策中的核心目标之一。
然而,这一次,印度能否突破前六次的失败,成功入常,依然悬而未决。
印度人对这次申请的信心,源于他们认为世界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尤其是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爆发,让全球政治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变动。作为一个拥有世界最大人口的“新兴强国”,印度认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日益突出的作用,理应使其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占据一席之地。总理莫迪甚至豪言,如果这次入常仍未能成功,印度将考虑撇开联合国,单独建立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组织。尽管这种言论大多被视为一种政治言辞,但莫迪显然是通过这一说法来表明印度的决心——即使面临失败,印度依然不会轻言放弃。
例如,在去年的G20峰会上,印度作为轮值主席国再次提出了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提议。利用东道主的身份,莫迪极力推销印度的全球发展潜力,并暗示联合国现行的“旧秩序”在俄乌战争与巴以冲突后已经不再有效,国际秩序亟需改革。他坚称,只有将“新兴力量”如印度纳入安理会,才能确保全球秩序的稳定和公正。为了显示自己的立场公平,莫迪还提出,日本、巴西和非洲联盟也应该成为关注对象,但最重要的,仍是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尽管印度在G20峰会期间提出了此议案,但要想成功入常,仍然需要获得五常的支持。而在这一点上,印度自信满满,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印度认为五常的支持也在逐步获得——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的背景下,印度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全球事务中变得愈加不可或缺,五常都可能需要印度的支持。
首先来看俄罗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受到欧美广泛的制裁,迫切需要寻找替代方案以继续维持经济和能源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成为了俄罗斯的重要合作伙伴,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印度成为了俄罗斯石油的重要“中转站”。此外,印度的军火市场对俄罗斯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俄印关系持续深化。印度外长苏杰生今年早些时候访问了莫斯科,并表示俄印关系日益紧密,俄罗斯也对此表示欢迎。事实上,俄罗斯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上态度一向微妙,同时保持着与印度的长期合作。历史上,印度六次申请入常中,有五次得到了俄罗斯的支持,印度因此认为,既然俄罗斯现在更需要印度,那么它自然不会反对印度加入安理会。
至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多重战略考虑,它们也一直在拉拢印度。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采取了中立立场,既不支持俄罗斯,也不站在乌克兰一方。正因为此,印度成为了西方国家争取的重点。虽然西方并未能够使印度完全倒向自己,但至少避免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过于紧密,对西方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因此,西方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印度的入常申请,试图通过这种“中立友好”关系避免印度倒向俄罗斯。
然而,印度对待俄罗斯的态度显得非常微妙。虽然与俄罗斯加强了经贸合作,特别是进口了大量俄罗斯石油,但印度在公开场合却很少直接表扬俄罗斯。莫迪在一些采访中甚至主动避免与俄罗斯的全面结盟,甚至曾公开告诫普京避免继续冲突。印度这样“模棱两可”的态度,既让西方国家感到安心,也让俄罗斯保持了克制,以免破坏与印度的贸易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能否得到中国的支持呢?自2022年起,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已有所妥协,且双方的军事沟通也有所恢复。在这种背景下,印度认为只要其他五常成员都支持它,那么中国自然不会成为阻碍。然而,虽然国际形势有所变化,印度的“入常梦”依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
事实上,关于“入常”的程序,印度自己并未完全弄清楚。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印度为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与五常国交涉,每次都给予对方利益交换,五常也表面上支持印度的提案,但每次总会有一国反对,导致印度无法入常。虽然这个段子充满了戏谑,但它的背后其实揭示了印度在申请过程中遭遇的复杂局面。
根据联合国的程序,国家想要成为常任理事国,必须通过修改《联合国宪章》。然而,修改宪章的程序相当复杂,需要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成员国支持。甚至即便修改通过,还必须通过安理会投票,才能最终确定新增的常任理事国。
然而,印度的每次尝试都停留在第一步——未能得到足够支持来提出修正案。因此,印度的入常之路,始终在“提议”阶段徘徊,而难以进入决策层。
而就在印度满怀信心之际,马尔代夫的政治风波为莫迪政府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2023年11月,马尔代夫新总统穆伊兹公开要求印度从马尔代夫撤军。此前,印度曾在马尔代夫驻军,这一军事存在成为印度在南亚地区扩展影响力的工具。然而,面对马尔代夫的强硬立场,印度最终选择妥协,并同意逐步撤回驻军。这一事件暴露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的有限影响力,尤其是它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并非无可挑战。
因此,尽管国际局势对印度来说似乎有利,但印度在2024年实现“入常梦”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毕竟,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不仅是历史的产物,更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印度作为二战时的“自治领”,并没有资格与战胜国分享胜利果实,且随着全球政治形势的变化,印度加入五常的难度依旧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