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会使用浏览器,那你就可能会在无意间看到:“只需 800 元,就能轻松查询开房记录;1200 元,行程轨迹便如透明般一目了然;3000 元,全家户籍信息尽收眼底……”
这些被明码标价的“商品”,并非空穴来风,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售卖的还是每个人最为私密、至关重要的隐私信息。
最常见的就是你步入销售楼,对方就能通过你的面部扫描,快速提取出你的个人信息、流水账单以及存款,确认你在购买房子的时候能出多少钱。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这种隐私信息的贩卖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法分子通过"社工库"整合散落数据,利用撞库攻击、钓鱼软件等技术手段,结合内部人员倒卖形成完整产业链。某地警方曾破获的特大案件中,犯罪团伙仅用三个月就非法获取2000万条公民信息,涉及金融、医疗、通信等敏感领域。
所以在互联网上,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避免成为库社工的下一个“猎物”呢?
首先,可借助蝙蝠聊天等隐私加密软件。它们采用国际高安全性的端到端加密算法,像 Signal 协议、X3DH 密钥协商协议,能在通信双方间建立加密通道,信息传输全程为密文,第三方截获也无法知晓内容。
而且这类软件有双向撤回功能,双方一键撤回所有消息,还会同步到双方设备,从源头减少信息泄露风险。
其次,要重视密码管理。别用生日、电话号码当密码,安全密码应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 12 位以上。可以用 “密码生成器”,它能生成复杂独特的密码。
再者,社交媒体上要谨慎分享。分享生活时,利用平台的隐私设置,做好好友分组,给不同分组设不同信息可见权限。
同时,警惕钓鱼攻击。对陌生人的链接或附件要警惕,不轻易点击下载。可通过查看链接域名、邮件发件人地址等判断安全性。
最后,定期更新软件。要常更新操作系统、浏览器、杀毒软件等,这些更新包含安全补丁和漏洞修复,能防止黑客利用漏洞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