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苹果向来以创新者、开拓者的形象示人。从初代 iPhone 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到 Apple Watch 引领智能穿戴潮流,再到 AirPods 开启真无线耳机新时代,苹果一次次用产品改变行业格局。然而,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爆料,苹果将于明年年底推出的首款折叠屏 iPhone,却被评价为 “史上最不苹果的产品” ,这款迟到七年的折叠屏手机,究竟为何如此特殊?
打破 “先行者” 形象,选择后来居上
自 2019 年三星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 Galaxy Fold 以来,折叠屏市场已经过了七年的发展,华为、小米、vivo 等众多安卓品牌纷纷入局,不断探索折叠屏的技术边界与应用场景,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苹果此时选择推出折叠屏 iPhone,与它过往在产品类别中引领甚至重新定义产品形态的做法大相径庭。以往,苹果总是凭借前瞻性的眼光,率先将新技术、新形态引入大众视野,而这次,折叠屏 iPhone 更像是为了不被市场落下而推出的产物 。
硬件依赖竞争对手,设计缺乏突破性
爆料显示,折叠屏 iPhone 将采用与三星 Galaxy Z Fold 系列类似的设计,并使用来自三星显示器的可折叠 OLED 屏幕等许多相同的核心组件。这意味着在硬件层面,苹果一改往日追求自主研发、掌控核心技术的风格,对竞争对手三星有着较高的依赖度 。在折叠屏最受关注的折痕问题上,尽管苹果有消息称正在研发 “无折痕” 技术,采用不锈钢和钛合金复合材料的铰链,并可能使用高密度电池技术、重新引入指纹解锁等,但这些改进仍未跳出当前行业探索的范畴,相较于苹果以往在产品硬件上的创新力度,显得较为保守 。
软件适配为主,缺乏交互创新
从软件方面来看,为配合折叠屏 iPhone,苹果将在 iOS 27 中引入全新多任务界面机制,并调整系统 App,使相应 App 在内外屏中获得不同体验。但与苹果曾经带来的如多点触控、Siri 语音助手等具有开创性的交互方式相比,此次围绕折叠屏形态的软件适配更多是顺应行业趋势,缺乏能让用户眼前一亮、颠覆使用习惯的交互创新 。
市场策略考量,而非技术驱动
苹果选择在此时推出折叠屏 iPhone,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市场策略的考量。中国市场对折叠屏手机兴趣浓厚,小米、荣耀、华为、vivo 等本土品牌均已推出折叠机,且消费者更青睐书本式设计。苹果希望借此进一步扩大旗下机型在华销量,扭转在中国市场的颓势 。这与苹果以往凭借技术突破驱动产品发布、创造新市场需求的做法不同,更多是对现有市场机会的捕捉。
不过,苹果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品牌号召力,仍可能使其在折叠屏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不可否认,这款迟到七年的折叠屏 iPhone,确实藏着最不 “苹果” 的基因,它的出现能否改变折叠屏市场格局,又会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明年发布时便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