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单位、小区、学校,或者停车场,进出大门通常需要走道闸。有些无人停车场通过识别车牌的方式,自动抬杆落杆;有些则需要保安通过无线遥控给车辆放行。这样的操作原本是为了保障出入安全,然而却有人打起了这些“道闸”的主意。
在网络购物平台,一种叫作“万能遥控器”的产品在公开销售,只有巴掌大小,号称能打开所有小区的道闸、卷帘门,畅通无阻,轻松实现出入自由。今日霍州记者发现此类万能遥控器在网络购物平台种类繁多,介绍产品的视频显示,万能遥控器使用方便简捷,没有复杂的操作。
今日霍州记者记者发现,网络上销售的万能遥控器多款产品销售量超过了一万,一款万能遥控器的销量甚至达到了20万。购买者的评价中出现了,保安根本不会发现,太方便、真不错能给我省不少钱等字样。
随机购买的一款价值仅几十元的“万能遥控器”,竟能成功开启多个小区的道闸、停车场的抬杆,甚至是一所小学的伸缩大门。这种被冠以“抬杆神器”美名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安全灾难。
由于这种固定码遥控器采用单向明文广播方式,传输特定频段的无线电信号,设备通常不验证信号来源,使得信号极易被截获和复制。这种技术缺陷让本应保障安全的道闸系统形同虚设,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抬杆神器”泛滥的背后,电商平台的责任缺失不容忽视。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明确指出,这类万能遥控器本身即属违法产品,其生产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非法经营罪。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违法产品不仅没有隐蔽销售,反而在电商平台上公然售卖,甚至更换名称以规避监管,这是典型的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违法活动。
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违法销售行为时,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将与卖家承担连带责任。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媒体多次曝光,部分平台仍存在大量此类产品,充分说明电商平台在商品审核和日常监管方面存在严重失责失察。
监管部门在此事件中的反应滞后同样值得反思,“抬杆神器”并非新生事物,其网络销量已达数十万件,媒体多次报道,但为何仍能公开销售?这反映出相关监管部门在网络商品监管方面还存在盲区和滞后性。
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应当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对网络销售的可疑商品进行常态化监测和及时处置。特别是对于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产品,更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而非等到安全隐患酿成事故后才采取行动。当前,制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强制标准,对万能遥控器的使用提供分级分类的安全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抬杆神器”暴露出的安全漏洞,社会需要构建技术、法律和意识三位一体的全方位防线。从技术层面看,当务之急是推动现有门禁系统的升级改造。从法律层面来看,必须加大对“抬杆神器”生产、销售链条的打击力度。从意识层面来看,提升公众安全意识至关重要。
“抬杆神器”现象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如何平衡安全与便利的关系?从表面看,“抬杆神器”确实提供了一种便利,省去了等待识别或保安开门的程序,实现了“出入自由”。但这种便利是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其本质是将个人便利凌驾于公共安全之上的一种自私行为。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容忍这种以破坏规则为代价的“便利”,因为当每个人都追求这种便利时,社会将陷入无序和危险的境地。真正的文明进步应当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而非通过规避规则来获取不当便利。
从长远发展看,“抬杆神器”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智能化、网络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和严峻。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从智能门锁到汽车电子系统,从工业控制设备到城市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的系统面临被非法控制的风险。
我们既要拥抱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既要鼓励创新,也要规范发展;既要提高效率,也要保障安全。“抬杆神器”虽然只是一个小产品,但它反映出的安全问题却关乎社会运行的基础。只有技术、制度、监管和公民意识多管齐下,才能筑牢公共安全的铜墙铁壁,让人民群众享有真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