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云浮市科学技术协会报告厅内,一场汇聚科技力量与教育使命的盛会——云浮市科普教育基地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举行。这场以“聚智云浮·科普领航”为主题的会议,标志着云浮科普事业正式迈入“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赋能 构建科普资源生态平台
本次大会由中科华微大数据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东天露山旅游度假区股份有限公司、罗定市荣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科技、教育、文旅领域领军单位联合发起,云浮市科普教育基地协会主办,中科华微大数据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慧能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乐贝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机构承办。会议严格遵循民间团体规范流程,审议通过《协会章程》与《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首届领导机构:广东慧能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广东乐贝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晓丹女士当选会长;创新少年培育工程广东省工作站站长刘万庆先生、广东广播电视台移动频道执行总监孔庆潮、罗定市荣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永健先生任副会长;國家教育部督导评估专家林水洲教授受聘为顾问,小微AIGC科普教育基地负责人林伟光先生任秘书长,广东十八珍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熠先生任监事。理事会成员涵盖教育、科技、文旅等多领域专家,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慧矩阵。
新任会长潘晓丹女士在发言中指出,协会将以“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为定位,打造政府、机构、学校、社会的“四维链接器”,通过三大战略推动云浮科普事业升级:
1. 数字化科普讲堂:打破时空界限
构建OMO科普教育矩阵(线上+线下融合),针对不同年龄段定制课程:为青少年设计“AI编程入门”“机器人创客”等互动课程;为成年人推出“科技前沿解读”“生活科学指南”等实用内容。依托广东慧能人工智能研究院技术支撑,开发“云浮科普云平台”,实现科普资源一键触达。
2. 青少年科技赛事体系:培育创新种子
打造“云浮青少年科创挑战赛”“AI创意编程大赛”等特色赛事,同步建设校本科技社团,形成“赛事-课程-实践”闭环。联合企业开发“科普研学线路”,串联天露山生态基地、欧德罗厨具博物馆等本土资源,打造“科技+文化+自然”沉浸式体验。
3. 资源智能整合:激活科普内生力
建立科普基地智能数据库,对全市科普资源进行数字化标注与动态管理,为企业、学校提供精准对接服务。推动“人工智能课程进校园”计划,联合乐贝塔信息科技等企业开发校本AI教材,培养“未来科技人才”。
教授寄语 以科技之火 点亮科学梦
國家教育部督导评估专家林水洲教授致辞:“科普是文明的基因、时代的引擎,从工业革命到数字时代,科学精神的觉醒与科普土壤的厚植始终是跨越的基石。在AI规划生活、北斗指引方向的今天,科学已从象牙塔走向生活场景——VR课堂带云浮孩子“潜入”深海,院士短视频让量子纠缠破圈,农技直播助果农掌握科学种植,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当科学从书本走向互动体验,它便成为改变认知、赋能发展的核心力量。但城乡科普资源仍有差距,基层科普面临人才短缺、形式单一等挑战。要让科学之光照亮每个角落,需政府搭台、企业赋能、媒体传播、全民参与,推动资源下沉、技术赋能、产业融合,既解“为什么”,更指导“怎么做”。科学是未来的火种,科普是传递的双手。让我们以协会成立为起点,共筑多元协同的科普生态,让创新种子在每寸土地生根!”
闭幕致辞 以科普为翼 共育未来之星
云浮市科普教育基地协会副会长刘万庆先生向所有参会成员、嘉宾致以诚挚谢意,并发表感言,会议聚焦前沿:从人工智能、新能源融入日常科普,到直播、VR打造沉浸体验;从基地间资源共联、活动联办,到科普进校园、社区、企业——大家碰撞智慧,凝聚共识。
未来,协会将持续整合资源、打造优质项目、提升服务,让科学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期待:通过科普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探索欲,让科学精神成为他们成长的底色。
再次感谢所有参与者的热情投入!愿大家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携手共进,在科普道路上培育更多创新种子,共筑未来科学之星!
科技无界,科普有为
云浮市科普教育基地协会的成立,是这座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迈出的坚实一步,更是一颗点燃岭南科普生态的火种。让我们共同期待: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协会将以云浮为起点,立足广东、链接全国,通过标准化课程输出、特色赛事联动、研学线路共享,将本土实践转化为可复制的科普范式;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技术赋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资源互联平台”,让前沿科技与地域文化共生共荣。未来,这里不仅是云浮的科普引擎,更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