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冷猫
腾讯又偷偷搞大动作。
机器之心和其他媒体老师一起,在北京参加了腾讯的新一场小规模发布会。
虽说规模不大,但发布会的内容则展现了腾讯加入 AI 辅助编程领域的决心和前瞻性。
核心内容只有一个:腾讯最新 AI IDE CodeBuddy 正式开启内测!
当然,这并不是 CodeBuddy 第一次亮相,在过去,CodeBuddy 已经是一个成熟的 AI 编程插件了。据腾讯表示,CodeBuddy 在腾讯内部早已经正式落地,给超过 90% 的内部人员装上了编码效率的「火箭背包」,甚至腾讯内部有 43% 的代码是 AI 生成补全的。
而这一次,他们将 CodeBuddy 全方位进化成了首个实现「产品 - 设计 - 研发部署」全流程 AI 一体化的开发工作台。
行业
相比于 CodeBuddy 产品,机器之心也关注腾讯云的行业洞察。
幸运的是,发布会中确实聊到了一些行业分析。腾讯将其称为多智能体协作驱动软件工程全链路智能化。
这样听着确实有些晦涩,但这其中有几个核心观点是挺值得分享的。
首先是智能体落地演进范式。腾讯将 AI 智能体的演进分为五个层级,与自动驾驶分级简直异曲同工。
根据这个层级分类,目前我们的 AI 智能体大致处于第三阶段,即项目级自动化。例如 Windsurf、Claude Code 等类似工具,能够实现通过 AI 工具完成需求、代码、部署等完整项目周期的自动化处理,但仍需要一定程度的人工干预。
而在未来,L4 阶段是指能够实现产品需求到生产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非技术人员也可以快速创建完整的产品。而 L5 阶段,则实现多个 AI 代理分工合作处理不同的开发环节,构成完整的 AI 开发团队。
腾讯表示,在 2027 年将实现 L5 层级的智能体。
而最新发布的 CodeBuddy,则能够向 L4 级的多智能体协作的落地迈出坚实的一步。
产品
产品就是这么个产品,首个产设研一体的 AI 全栈工程师。
IDE 是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缩写,它是一种为开发者设计的软件工具,用于帮助编写、调试和管理代码。一个典型的 IDE 会把多种编程工具集成在一个界面中,提高开发效率。
CodeBuddy 将 IDE 的功能和多个 AI Agent 功能全部集成到一起,打造了 AI Coding 时代完整的 AI IDE 产品形态。
借助 CodeBuddy,可以一个人担任「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前后端工程师」,覆盖从想法到产品发布的全生命周期。
评测
编辑部在第一时间就用上了,也尝试用 CodeBuddy 整了一些小活。
打开程序就会发现和传统 IDE 完全不一样。AI 交互作为工具的最大功能区占据了极大的 UI 界面,与过去的插件类产品有了显著的区别。
我们也惊讶于 IDE 的 UI 设计的精细。据腾讯所说,CodeBuddy 团队有设计师转型的产品经理,对交互和审美要求极高。开发团队部分来自 QQ 团队,对于软件交互有深刻的理解。
CodeBuddy 小机器人明明这么可爱,我们很希望它能够动起来!
在 UI 中相对淡化了传统的编程页面、命令行和文件管理的存在感,能够感觉到 CodeBuddy 在设计中对非专业用户的倾向性。
编辑部内测体验到的是国际版本,能够支持 Claude、GPT、Gemini 等多个大模型。
国内版本也将支持 DeepSeek、混元大模型。
既然是国产 IDE,那就用它来做一些传统智慧的小工具来娱乐一下。
「构建一个 Html 程序,能够实现六十四卦的随机排盘,允许用户输入问题,最终输出排卦结果,以及大模型解卦的内容输出。」当我们打开了规划模式和设计模式,选择了 Claude-4.0-Sonnet 模型,就让 CodeBuddy 自己操作去了。
它一开始就根据我们给它的任务,输出了 PRD 和设计文档。虽然很难作为真正的需求文档来进行使用,但这些文档确实具备了完善的格式和完整的内容,我们很容易通过这些文档对它在项目中将执行的操作获取详细的认知。
CodeBuddy输出的PRD和设计文档部分
在用户确认需求以后,它写下了待办事项,并直接开始执行。
在过程中,CodeBuddy 具有命令行、代码撰写、执行预览的完整权限和功能,链接了 Supabase 后可以将用户数据部署到云端,强大且高效。
在 CodeBuddy 努力了五分钟后,一个程序雏形就这么出现了。尝试了一下之后发现,变卦的功能缺失了。于是直接向 CodeBuddy 提要求,我需要变卦功能。
仅展示CodeBuddy测试结果,内容为AI生成,仅供娱乐。
然后… 两分钟后功能就完整了。你别说,在文本质量,功能区设计甚至大模型调用的几大功能上都没有明显缺陷。CodeBuddy 能够在简短的 Prompt 指令中分析出足够的信息,对这些功能显然具有很高的理解力。
甚至底部还多出了一行「仅供娱乐」的提示词,也是非常严谨了。
发现了一个错误,这不该是 2024 年。
我们可以在预览界面直接可视化地交互这一块内容区域,选中它,告诉 CodeBuddy,「改为 2025,仅供娱乐的提示需要改的再完善一些」。
于是 CodeBuddy 仅在选定区域进行修改,几秒钟后就按要求完成任务:
令人惊讶的不仅是编程速度之快,还有其功能完整性以及 UI 设计的美观规范。
在之前的简单试用中,我们还做过一个登录界面的示例,需要毛玻璃的效果也能完美的展现出来。
虽然这些都只是 Html 的简单功能示意,但 CodeBuddy 作为创意人士的编程伴侣,其可用性毋庸置疑。
当然,这只是一个整活测试,读者朋友感兴趣的话可以自行申请体验。
申请地址:https://wj.qq.com/s2/22240515/0ac5
另外我们相信,很多用户会对 Figma 转代码的功能有高频需求,在此附上官方的演示视频:
野心
创意的终点是产品交付,而 CodeBuddy 能够帮助普通创意用户实现基本需求。
我们在试用 CodeBuddy 后,有一种明显的感觉。这类工具是腾讯在 AI 编程领域的一次跃进,他们期望能够激发非专业的用户的创意,打通从设计到实现的路径。
假如结合腾讯现有的开发平台,辅以广大创意人士的应用尝试,是否能够实现一个创意软件的井喷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