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多项重要进展 —— 从行业发展态势的清晰研判,到软硬件测试验证平台的落地,再到企业级智能体解决方案的突破,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正从技术创新向产业深度融合迈进。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秘书长余晓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呈现五大关键发展态势,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1、基础大模型迭代速度加快,技术重心从前期训练转向后训练与推理阶段,更注重模型的实际应用效能;
2、软硬件深度协同成为研发新范式,算力、算法与场景的融合程度决定技术落地效率;
3、智能体加速崛起并形成智能体经济,以多智能体协作处理复杂任务成为新趋势;
4、开源生态推动技术普惠与群体进化,降低创新门槛的同时促进全行业协同;
5、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需求愈发凸显,技术创新与安全合规的平衡成为必答题。
这五大态势不仅揭示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演进路径,更凸显其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迫切性,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清晰坐标。
此外,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五大成果:跨域异构混训技术、智算测试与适配优化平台、超融合基础软件栈、 统一通信库,覆盖从底层算力到框架软件的全链条,展现我国在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领域的强劲创新力,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更推动人工智能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协同”,为产业应用扫清技术障碍。
在技术突破与平台支撑的双重驱动下,企业级智能体解决方案正成为行业落地的关键载体,北京通圆数智公司便是其中的代表企业。
经过7年技术积累,通圆数智团队重点突破了内容模型、OCR、NLP处理、数据安全、多模态数据处理、多模型融合、多Agent交互协作等关键技术,达到业内先进水平。其自主研制的 “智擎智能体平台”,创新性提出 “智采、智存、智问、智用” 模式,将大模型、智能体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
目前,该平台已在教育、制造、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落地,为行业提供全栈式智能解决方案:在教育领域辅助教案优化,在医疗领域助力病例分析,在政务领域提升流程效率…… 通过零代码可视化、多智能体协作等特性,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各行业的 “生产力工具”。
从宏观态势到微观实践,从基础设施到企业方案,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成果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正进入 “技术协同、生态共建、场景深耕” 的新阶段。随着各项政策、标准的完善、协同创新的深化以及智能体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将更高效地赋能新型工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智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