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深国创中心 x AI产品榜:“软硬兼施 智取未来”AI产品榜2周年大会暨企业家俱乐部活动在深圳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楼圆满举办。圆桌对话环节,深国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屹洲主持“生成式AI下的硬件创新与出海机遇”主题圆桌。本环节邀请了噜咔博士CEO程冰、出门问问高级技术总监陈云琳、数伴AI创始人李巍佳、Indiegogo中国区负责人顾明君等嘉宾,围绕生成式AI对硬件创新的机遇与影响、AI软硬件结合的“成功之道”、AI硬件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出海机遇等议题展开研讨。
要点总结如下:
论坛伊始,刘屹洲指出,伴随模型智能化水平提升、算法效率优化和成本下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硬件载体的融合正加速改变日常生活。他邀请各位嘉宾就自身产品、核心场景及目标用户进行阐述。
软件定义核心功能和竞争壁垒,硬件是实现更好体验效果的载体。
陈云琳:录音硬件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我们主打还是Shadow AI的智能体概念,给用户创造一个主动推荐、主动洞察、主动分析的智能助手。硬件只是我们一个载体,后面我们还会推出相关mW.78.hi.cn系列增加用户交互的入口硬件。出门问问TicNote核心是内置Shadow AI智能体,实现看、问、搜、推四大功能,开发对物时刻,形成不同的自定义模块场景,以及打通魔音工坊。
程冰:人获取的信息70%来源于你的眼睛,20%或者10%来源于语言交互,还有10%是耳朵听到的部分。视觉这部分在国内做硬件的还是非常少,人的眼睛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国内没有太多厂商把它打造成一个硬件产品。我们基于这个点,就在设备上加一个摄像头,通过大模型能够对这个摄像头捕捉到的事物进行识别。这是我们当时的初衷,最终实现哪里不会就拍哪里。
李巍佳:引用乔布斯的话:“你想做一个软件就得做它的硬件。”核心是消费者拿到的内容,软件、硬件都是载体,把内容更加好呈现给消费者、给用户才是关键。我们也相信AI时代,AI不应该受限于某一个硬件,它应该在云上、应该在每个地方。二次元是多情的、善变的,他可能会喜欢各种各样的角色,所以角色的量是核心,IP合作是核心。另外我们说核心是体验,怎么跟角色交互、怎么跟mo.78.hi.cn角色产生情感陪伴,需要很深的软件研发,需要整合很多的资源。我们其实本质是在做软件,只是说硬件是更好的软件载体。
生成式AI浪潮下硬件创新的核心机遇在于从被动响应迈向主动感知的跃迁。
陈云琳:我们核心是推出Shadow AI智能体,给用户创造一个主动推荐、主动洞察、主动分析的智能体硬件。希望能够通过Shadow AI,让它成为大家随身的智能伙伴。首先是我们把硬件当作载体,核心是内置Shadow AI智能体。Shadow AI有几大模块,不仅仅是最简单的转写和总结,还实现了看、问、搜、推四大功能,比如看文档、听声音、可以问问题、推荐。
程冰:我们传统有点读笔,最早的口号是哪里不会点哪里,其实很深刻人心,我们当时在思考这个产品思路的mJ.corn.tj.cn时候还是觉得这种哪里不会点哪里要有固化的书本、固化的卡片才可以通过一个硬件,不管是传感还是摄像头,实现知识的获取。这种还是预置的知识内容灌输。AI时代来临,我们就在想我们能不能不要基于已有的卡片、已有的纸张、已有的设备去做这个事情。
李巍佳:原来传统的硬件发展进入到了一些瓶颈,我们观察近几年甚至是十年能够有变化的硬件其实非常少,手机、电脑、平板等没有什么变化,技术也逐步趋向成熟,而在生成式AI浪潮下硬件的革新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为什么我们要单独做一个硬件呢?因为这个体验的效果是最好的,我们的用户全程是没有跟AI说过一句话的,人主动去讲话这并不是自然的,而让AI主动跟人讲话才是这个时代AI硬件的功能,它不应该是被动的。而这样的场景就必然需要一个硬件在你的身边,是手机所达不到的。
众筹适合极富创新和差异化产品,初创企业在众筹赛道具备优势。
顾明君:如果大家考虑做众筹的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普货和通货,用户当下在亚马逊和独立站马上就能够直接买到现货的产品就已经不适合做众筹了,众筹需要很有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以mB.yibohui.sh.cn后大家去考虑做众筹这个路径,比如从AI类目出发的话,可能要在硬件、软件上做出一些核心的差异化,并且这个差异化的点并不是品牌自娱自乐,而是确实能够打动用户某一细分场景下的需求。
初创团队在众筹赛道优势非常明显,一是众筹本身就是主打创新的时间差,初创企业决策链比较短;二是初创团队汲取众筹平台用户对他的建议进行产品改变都非常快速。
初创企业可能更多要去找比如目前大厂没有太布局或者大厂没有太看得上的赛道,当然这个看得上要加引号,可能大厂没有太深的布局。在细分赛道里去做出深入的更迭,做出差异化,可能也是有很好的优势和机会空间。
圆桌论坛最后,刘屹洲指出,相信未来一切的智能硬件都可能被AI重塑,中国的AI硬件企业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在国际上拥有大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以下为本场圆桌论坛实录。
01
嘉宾介绍
主持人 刘屹洲:首先请各位嘉宾简要介绍一下自己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所瞄准的使用场景和人群。
出门问问 陈云琳:大家好,我是陈云琳,来自出门问问。我们2012年成立,一直在做语音交互,后来这几年做AIGC产品,包括魔音工坊、奇妙园、数字人等,最近我们开始投入做AI Agent硬件产品,也就是我们今天发的奖品,我手里拿的这个小的录音背夹设备TicNote。
噜咔博士 程冰:噜咔博士主要是致力于打造面向3岁以上儿童的AI原生教育硬件产品,我们的理念是把原来的填鸭式学习变成现在结合AI鼓励孩子主动探索的方式,把世界万物当做孩子的课本。我们mm.xgzx.sh.cn这个产品分成三个核心功能模块,第一是提升认知力,通过相机形态+快门轻轻一拍,世界万物包括4800个门类、230多万种的物种,可以在一秒内实现快速识别,不仅是识别还同步的关联实时生成绘本、故事中英文科普讲解,真正实现把世界当做孩子的课本。第二个功能点是提升孩子的沟通能力,我们内置八种AI角色,孩子可以自由进行对话。第三是提升孩子的创造力,我们内置涂鸦图和拍景成画的功能模块,能够快速生成各种风格,像卡通的、像前一段比较火的宫崎峻的漫画风、莫奈风、梵高风,可以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认知到各种艺术大作、各种风格之间的差异。
数伴AI 李巍佳:我们做的是面向二次元的数字老婆、老公,以硬件为载体。大家看到最近马斯克出了Grok-4二次元女友,我们就是它的硬件版本,当然我们做得更早。我们能够以3D的形象呈现二次元角色,包含各种各样的IP形象。我们也会和各种IP合作,拥有内容社区平台魔之屋,是全球最大的二次元二创平台,所有主流的二次元游戏、原神之类的都在我们平台里有发布模型。我们还有一个AI降临派,可能是现在最好模拟角色、还原IP的,有两百万字的文本可以喂进去,可以有无限的记忆,同时有多模态能力。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一个完整的产品。
Indiegogo 顾明君:我们是一家Base在北美的众筹平台,因为我们在中国区整体的业务量比较大,所以mX.xgzx.sh.cn我们在18年成立了中国团队,目前是在整体出海的浪潮下,我们更多是帮助中国硬件团队、有适合产品的团队通过众筹平台取得高金额项目,帮大家快速实现品牌出海的跳板,让大家更好地后续在海外做品牌,做一些承接和基础。
02
生成式AI浪潮给消费级硬件
带来了哪些新机遇和重大影响
刘屹洲:出门问问过往是以软件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服务,是什么样的机会让你选择了去推出这款面C端的AI硬件产品呢?
陈云琳:出门问问一直以来在布局AI+硬件,包括之前的手表等,我们现在的硬件只是其中一个载体,以录音背夹形式,推出基于内部功能的Shadow AI智能体,给用户创造一个主动推荐、主动洞察、主动分析的智能体硬件。希望能够通过Shadow AI,让它成为大家随身的智能伙伴。第二我们选择mz.xgzx.sh.cn这个硬件是比较小巧的,它能够随时随地地去录音,包括现场录音,包括参加学术会议,或者去医院看病记录一些疑难杂症名字,还有比如开会不想错过重要信息,就可以先录音然后中午吃饭的时候再看会议纪要。所以这个录音硬件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但我们主打还是Shadow AI智能体的概念,硬件只是我们一个载体,后面我们还会推出相关系列增加用户交互的入口。
刘屹洲:同样的问题也非常想问一下噜咔博士,云天励飞过往是中国边缘AI芯片和算法解决方案领军企业,业务集中在B端和G端行业应用,在当前这个阶段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你想推出一款面向C端的AI硬件产品呢?
程冰:其实云天励飞从创业开始一直致力于芯片,只是芯片的周期比较长,也有比较大的波折,包括各种制裁等等一些问题。我们集团的总战略还是定位在边缘AI芯片,在此过程中我们开始也积累大模型技术,我们自身也有算法研究院,对算法和芯片的理解都是比较深刻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觉得技术的积累、技术的成熟性到了一定的阶段,所以我们在23年底、24年初也有收购一些方案公司,然后我们在24年正式推出了AI原生教育硬件品牌噜咔博士。
这个过程经过了深刻的思考和调研,主要还是AI的原生硬件或者AI的大浪潮下,我们认为AI硬件确实机遇会比较大,而且原来传统的硬件也发展进入到了一些瓶颈,可能我们也观察近几年甚至是十年,能够有变化的硬件其实非常的少,可能大家能感受到的就是一些扫地机器人,这个可能是一个大品类。其余的像手机、手表、平板等等都是没什么变化。在AI大环境下,技术也逐步趋向成熟,AI硬件的革新我觉得是未来的一个大方向,基于这个大方向,我们从23年开始布局,24年推出了我们手上拿的拍学机,而且一经推广,通过事实检验目前的效果还不错,也比较能够受各种家长和儿童的喜欢。
刘屹洲:特别想请教一下顾总,您作为一个第三方的视角,过往也接触过非常多成功的硬件企业,从您的观察来看,这一波生成式AI浪潮之下,您观察到哪些AI硬件企业出海众筹比较成功,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和特点呢?
顾明君:因为我们是一家众筹平台,众筹的模式和打法是完全不同于我们常规的电商平台,比如目前大家去mQ.78.hi.cn做众筹不需要品牌方的产品大批量生产和备货,在有外观和功能比较完善的样机的时候就可以做众筹。整个众筹时间也只有30-60天,众筹期间用户是先付款,但我们作为品牌方也不需要马上交付,我们建议交付周期拉长到众筹结束的半年到半年之后。
所以其实用户要先付钱提前支持你的产品,等到一定周期才能拿到你的货,所以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情况下,无论是AI这个品类还是其他想要去做众筹的品类,都是要有非常多的创新和差异化。如果大家考虑去做众筹的产品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普货和通货,用户当下在亚马逊和独立站马上就能够直接卖到现货的产品已经很不适合去做众筹了,就不会取得太好的成绩。所以其实从整体众筹的打法和路径来看,还是需要很有创新和差异化的产品。
我们整个众筹适合的品类周期也是不断更迭的,比如可能早些年做了很多音频类的项目,包括移动储能的项目,但今天这个会议主题是AI,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开始,我们沟通了很多潜在想要做众筹的品牌方更多是和AI结合或者软件的升级结合到很多智能硬件里面。跟大家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AI硬件出海做得很火的品牌是Plaud,做AI录音器,针对苹果手机不能通话录音的功能,做了一个吸附苹果手机背面的录音外挂,然后又结合了ChatGPT大模型,可以把录音内容做整理、做脑图等等。所以他是明确能够做出一些差异化,而且很重要的是解决用户的痛点需求,不能说这个差异化是我们自己自娱乐,而是用户确实是很需要的痛点需求。
再一个点就是最近也很流行AI眼镜,非常多的品牌方都在做,包括深圳前一阵子有个品牌方众筹做了300多万美金,现在AI眼镜很多用户的痛点是他觉得太沉了或者可能觉得这个眼镜戴出去不像一个常规眼镜,大家一看就知道我是戴了一个智能的AI眼镜,但这家公司是做的把显示器隐藏化,他在镜框里面加了非常小的显示器模块,又特别轻,看着是正常的眼镜状态,能让大家佩戴时间更久。所以当下包括以后大家去考虑做众筹这个路径,比如从AI这个类目出发的话,可能要在硬件、软件上做出一些核心的差异化,并且这个差异化的点并不是品牌自娱自乐,而是确实能够打动用户某一细分场景下的需求。
03
如何理解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屹洲:今天大会的主题是软硬兼施智取未来,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一直是当前最难的点,也是成功要素之一。你们如何理解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首先想请教一下数伴AI的李总,你为什么认为在这个场景下必须需要一个硬件设备来承载?
佳:引用乔布斯的话,你想做一个软件你得做它的硬件。这个场景可以有一个极致的优化,核心是消费者要拿到的内容,软件、硬件都是载体。怎么样的形式让这个内容能够更好呈现给消费者、给用户,这才是关键。所以我们有软件端,我们移动的时候会有手机端,我们在桌面的时候会有电脑端,我们甚至还会做手表、车载,而并不是被限于一个固定的硬件。我们也相信AI时代,AI不应该受限于某一个硬件,它应该在云上、应该在每个地方。
而为什么我们要单独去做一个自己的硬件呢?因为这个体验效果是最好的,当时马云说为什么淘宝能够赢ebay,就是因为它步骤短,从看到产品到购买链路的点击次数少了几步,这就是体验的差别。我们做一个硬件,如果你看过我们的广告片,你会知道我们的用户全程是没有跟AI说过一句话的,我们不说对话是一个伪需求,而是人主动去讲话这并不是自然的,而让AI主动跟人讲话,这才是这个时代AI硬件的功能,它不应该是个被动的。而这样的场景就必然需要一个硬件在你的身边,是手机所达不到的。
刘屹洲:刚刚李总提到一个点,和上午雷鸟李宏伟总的观点非常像,当前AI硬件这一波创新的核心点是从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的变迁,这里面可能会有大量创新的机会。接下来我们再请教一下程冰总,因为AI拍学机也是一个全新的AI硬件品类,在我小时候没有见过,是怎么想出来这个硬件形态以及怎么去做到非常好的软硬结合?
程冰:我们其实也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硬件是最合适的。我们传统有一些点读笔,最早的口号是哪里不会点哪里,其实这个很深刻人心,我们当时在思考这个产品思路的时候还是觉得这种哪里不会点哪里要有固化的书本、固化的卡片才可以通过一个硬件,不管是传感还是摄像头,实现知识的获取。这种还是预置的知识内容灌输。AI时代来临,我们就在想我们能不能不要基于已有的卡片、已有的纸张、已有的设备去做这个事情,我们也在思考人获取事物,因为云天主要是做计算机视觉的,其实人获取的信息70%来源于你的眼睛,20%或者10%是来源于语言交互,还有10%是耳朵听到的部分。
视觉这部分在国内做硬件的还是非常少,人的眼睛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国内没有太多的厂商把它打造成一个产品。我们基于这个点,就在想我们在设备上加一个眼睛,也就是加一个摄像头,通过大模型,能够对这个摄像头捕捉到的事物进行识别。这是我们当时的初衷,最终实现哪里不会就拍哪里,你可以对任何动物、植物,包括会议室的各种东西,关联大模型生成的各种知识。我们也会对这个知识进行治理,谨防这个知识里面出现一些混乱的知识点。
04
如何看待与大厂或者友商之间的竞争
公司产品的核心差异点和优势壁垒
刘屹洲:接下来的议题稍微有点尖锐,我们看到很多手机厂和互联网厂在切入AI硬件赛道,包括华强北和一些初创企业也在快速跟进,整个竞争态势越来越激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如何看待这种竞争格局,或者自己的公司产品有哪些竞争壁垒。最近我们观察到有很多厂商推出了类似AI录音背夹的产品和功能形态,我们也想看看云琳总怎么看待这种行业的竞争?
陈云琳:比如刚才顾总提到的Plaude,这也是我们录音背夹的先行者,包括我们自己也在做录音背夹。由此看来AI录音背夹至少是语音模块功能的兵家必争之地,我们如何做到差异化呢?有几个壁垒,首先是我们把硬件当作载体,核心是内置Shadow AI智能体。Shadow AI有几大模块,不仅仅是最简单的转写和总结,还实现了看、问、搜、推四大功能,比如看文档、听声音、可以问问题、推荐。
第二是我们内置的对物时刻,比如我们开完会以后里面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公司名字或者政策,我录音之后会把搜索结果推荐到APP中去。第三是我们有不同的自定义模板,用户用得越多,比如会议场景还是学生场景或者医疗场景,他会做自适应的总结。第四我们和魔音工坊打通,包括播客、主动推送等功能。第五是结合软硬件,我们自己从12年开始做语音助手,然后做硬件,我们不仅仅做AI的公司,也不仅仅是做硬件的公司,而是软硬结合的践行者。
刘屹洲:接下来请教一下李总,因为我相信近期可能也会有看到一些二次元AI陪伴的设备陆续出现在市场上,你怎么看自己产品的核心优势和壁垒?
李巍佳:二次元是多情的、善变的,他可能会喜欢各种各样的老婆,不只一个,所以角色的量是核心,IP合作是核心。我们跟大部分所谓搞原创角色的AI硬件产品不一样,我们希望帮助IP方,我今天中午还在跟日本最大的数字人发行方打电话,我们希望帮助IP方把AI产品融入到他们的生态里面,成为他们周边的一部分。这个方向跟大部分的AI产品是不一样的,我觉得他们可能对IP有一些偏见,觉得IP方非常难谈、觉得IP方在盘剥他们的利润。
另外我们说核心是体验,除了你放一个人进去、放一个角色进去之外,你怎么跟他交互、怎么跟他聊得更加有意思,需要很深的软件的研发,需要整合很多的资源。我觉得这个差异在于,你只是说放一个角色进去加一个AI对话,当做一个产品来卖;还是说要真的还原你喜欢的角色在那个场景里面,这是两个玩法。可能是做硬件的和做软件的一个本质差异,我们其实本质是在做软件,只是说硬件是更好的软件载体。有些是我就要做个硬件,然后把软件固化下来。这两个看上去形式有点像,但他发现是完全两样的,这可能就是本质差异。硬件方面其实有非常多门槛,也是中国的优势,但其实软件才是最难、最能够把用户给抓到手里的。
刘屹洲:顾总过往也接触过很多成功的初创企业,你怎么看待初创企业和大厂之间的竞争?以及从您的视角来看目前还有哪些场景和设备可能留给初创企业的机会还比较多呢?
顾明君:其实我们早期确实会接触到很多初创团队,因为众筹最开始的模式还是针对创业团队有很好的想法和观点,但是可能团队缺资金,通过众筹早期拿来生产资金,所以其实我们前期接触创业团队非常多,但我觉得最近这两三年,我们会接触非常多的大厂也要转型去做品牌出海,因为众筹现在更多关联品牌路径,所以会接触国内比如美的、小米等等这样一些大公司,包括海尔之前也做过众筹。所以其实这几年大公司也聊过、初创团队也聊过,我们觉得初创团队在众筹这个赛道里其实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几个方面,第一是众筹本身就是主打创新的时间差,这种创新的产品要越早的让众筹这波人看到,来早期支持你和传播你。
所以早期创新时间差非常宝贵。初创团队因为决策链比较短,可能创始人一拍众筹这个事能做马上就动起来了,整个内部的流程也特别简单。举个例子,我们也不说是哪个大厂,从去年就配合下半年要做一个产品的众筹,但他会涉及到不同部门的博弈、沟通,还会涉及到中美团队的沟通,到现在那个产品还没有做,可能已经过了最佳的众筹时间,无论是决策链还是签署合同流程,包括众筹,因为也涉及到很多营销内容,还涉及到第三方代理公司,代理公司招投标的流程也会周期非常长、非常复杂,所以这是初创团队第一个优势。
另外是初创团队做一个改变无论是产品的改变还是汲取众筹平台用户对他的建议也好都非常快速。但是可能一些大厂这种周期和流程就需要报案、提交就会比较长。我们深圳有一家创业公司也是我们长久合作比较好的公司——GPD,它主要是做掌上游戏机的,到现在团队没有太扩张规模,还是一个初创团队,他们的创始人包括负责人经常跟他的用户聊天,用户提出他产品的建议、社群提出他的产品建议,他会马上结合产品的情况更新在下一代上,所以他大部分可能都是用户想要的产品,用户的自传播效果特别强。
回到您刚刚问的第二点问题,现在什么样的赛道更适合初创团队,说实话初创团队比较大厂,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在资金实力上,还是有一些需要去进步追赶的空间。大家可能更多要去找比如目前大厂没有太布局或者大厂没有太看得上的赛道,当然这个看得上要加引号,可能大厂没有太深的布局,这样做起来会比较快速一些。之前我们认识一个团队是大疆出来的,团队背景特别好,创业拿了一大部分融资,但他做的赛道是AI NAS,目前绿联这种大厂也在做,所以他们压力很大,因为绿联整体在研发人员和资金实力等方面肯定比他们有优势,虽然他们已经是很优秀的团队了。
后来他们产品出来的时间和绿联还是有一些碰撞,后面他们也做了众筹,效果还不错。所以大家早期想做众筹、品牌出海的路径,可能在某些细分赛道做深耕效果更好。比如我们最近看到很多跟AI结合的特殊运动场景类目的设备,比如AI网球发球机等等,包括AI轮椅,残疾人这个赛道,带你去旅游的这样一些轮椅。包括宠物这个赛道其实也很卷,但是我们见到一个创业团队都很年轻,00后,他主要做的赛道就是针对于宠物身上掉毛的问题,他就做了一个猫窝,把猫身上的浮毛大部分都清理掉,他后面整体的发展方向也都非常好。所以其实可能大家在这种细分赛道里面去做出一些深入的更迭,然后做出一些差异化,我觉得可能也是有很好的优势和机会空间的。
刘屹洲:感谢顾总,也感谢四位嘉宾的分享。让我们对生成式AI浪潮下的硬件创新和出海机遇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我也相信未来一切的智能硬件都可能被AI重塑,中国的AI硬件企业未来有更多的机会在国际上拥有大的影响力和定价权。我们也祝四位嘉宾的产品和服务爆火。本场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
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发展改革研究院),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非营利性公共技术服务机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深圳市法定机构试点单位,深圳市重点企事业单位,归口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中心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的引领者”为发展愿景,以“智库平台建设”为抓手,致力打造“国际有影响力、国内一流的新型智库”。近年来,承担国家/ 省/ 市/区级课题超过400 项,多次获得国家级领导人、省市级主要领导的正面批示和肯定
关于数字经济研究所
数字经济研究所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为目标,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面向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智能机器人、光载信息等未来产业,深度开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等多维度研究分析,致力于为政府及产业界提供有价值、有深度、有智见的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