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绵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7月18日,在2025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绵阳天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卫星遥感地灾隐患筛查产品,为地质灾害监测与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与发展契机。
这款卫星遥感地灾隐患筛查产品依托“绵阳星座”卫星的强大支撑,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全域感知-全时追踪-全息分析”闭环管理体系。它如同地球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无论是城市中的建筑群,还是隐藏在崇山峻岭间的地质隐患点,都能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测。
“技术指标上,该产品更是表现卓越,图像分辨率涵盖3米、1米 模式,精密定轨指标达到5-10厘米,综合InSAR(干涉测量)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绵阳天仪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中心总监凌罗介绍,这意味着它能够以极高的精度捕捉到地表的细微变化,为灾害预警和安全评估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不仅如此,该产品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还具备大范围覆盖、高效筛查、全天时全天候作业能力,可穿透云雾,不受光照及天气条件影响。
从2023年6月7日,“绵阳星座”卫星首发星“涪城一号”成功发射入轨以来,先后应用于四川省茂县滑坡监测、助力西藏定日县地震救援工作以及涿州迎战强降雨中,利用雷达卫星独特优势,获取空间分辨率为1米的SAR卫星数据影像,并完成数据处理,为灾情研判决策和次生灾害预警监测提供空间技术支持。
如今,“绵阳星座”卫星已成功发射三颗卫星,在三星协同作业的情况下,可为全球提供干涉测量周期为3-4天的业务化InSAR服务,相较单颗卫星时效性提高3倍。这也让灾害隐患的监测与预警更加及时,为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争取了宝贵时间。
凌罗表示,产品发布后,将应用于滑坡、泥石流、住建风险建筑监测、电网监测等多个方面,相较现有监测手段,可将成本大幅降低。其中,在地质灾害领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强的特点,而该产品能够提前对潜在隐患点进行精准筛查和持续监测,极大提高了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向天图强,探问苍穹。此次卫星遥感地灾隐患筛查产品的发布,标志着绵阳在地质灾害监测和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方面迈向了新的高度,也彰显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实力。截至目前,“绵阳星座”累计为全球70余个点位提供InSAR数据产品,包括印尼火山活动监测、青藏高原冻土带变化分析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