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奥秘,湘潭大学化工学院三下乡之启智童程实践团走进湘潭大学原子弟学校,以互动讲解与趣味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带来一堂生动的化学科普课,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课堂以“面包为什么会发起来”的提问切入,随后宣讲人详细讲解了酵母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的原理。孩子们从熟悉的食物中感知化学的存在,眼中闪烁着发现的惊喜,原本抽象的反应原理在生活场景中变得鲜活可感。
(图为宣讲人讲解原理)
围绕“香蕉变熟”的话题,宣讲人介绍乙烯作为天然“催熟剂”的作用,说明与熟果同放、密封储存可加速成熟,通风低温能延缓变质的原理。孩子们在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的联结中,体会到化学对日常的影响,主动分享家中保存水果的方法,课堂互动充满生活气息。
(图为孩子们举手回答问题)
课堂尾声的“大象牙膏”和鲁米诺实验点燃全场热情:泡沫喷涌的视觉冲击,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化学反应的能量;荧光闪烁的刑侦应用讲解,展现化学在实际中的强大作用。老师提及手机电池、化妆品中的化学知识,更让孩子们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探索欲被深深激发。
(图为宣讲人进行实验)
这堂化学课跳出枯燥的理论传授,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与趣味实验。孩子们不仅学到知识,更在惊叹与好奇中萌发对科学的热爱。实践团用生动的形式证明,当化学走进生活,就能成为点亮童心的火炬,让探索精神在成长中持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