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城市生活智能体“沪小游”(1.0版本),上线“沪小游”APP,并与小红书、携程、美团、大麦网等平台打通数据交流;甘肃建成“一部手机游甘肃”综合服务平台、甘肃文旅大数据平台、“数字甘博”管理服务平台等数智文旅平台;贵州成立“贵州省旅游数智化生态联合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文旅领域推广应用,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实施“人工智能+旅游”行动,把旅游数智化生态体系构建纳入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旅游业作为生产应用场景极其丰富且又充满主体多元化个性需求的行业,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及成果转化又不断助力旅游业实现治理与运营、场景与技术、服务与创作、宣传与品牌等领域数智化生态体系的系统构建。近年来,不少地方及旅游平台企业努力推动旅游行业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将地方的各种旅游资源和服务纳入语料库并实时扩容,为游客提供景区流量、交通路况、气象信息、吃住信息、商业网点等出行相关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并充分运用垂直大模型技术,通过旅游智能体为游客提供个性化“AI伴游”服务。
例如,安徽黄山、江西武功山、河南商丘古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不少景区或地方接入DeepSeek大模型,在智能交互、场景服务、伴游体验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提供更个性、更贴心的服务。一些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则相继推出基于AI技术的“数字XX”项目,如“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运用语音识别、增强现实(AR)和计算机视觉、三维建模等技术,帮助游客获得沉浸式讲解体验,线上获取与该景点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又如,旅游平台企业积极开发AI旅游助手,将以往因成本高昂而可望不可及的个性化定制旅游服务,通过AI技术支持,打造成为触手可及的常规服务。途牛旅游网自主研发的“AI助手小牛”,为用户提供机票、火车票、酒店等产品的智能搜索、自动比价、个性推荐、打包预订等一站式服务;飞猪推出AI产品“问一问”,其中包含行程助手、路线定制师、智慧交通顾问、酒店顾问、攻略达人、本地人导游、预算管理师、服务保障专员等多个专业助手。
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旅游业,需要诸多核心要素融合共生、互为支撑才能良性运转。加快关键技术升级,全面优化智慧旅游的神经感知、环境感知整合、智能推荐算法、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具身智能、多模态AI大模型等技术,以更精准的数据、更多元的功能、更称心的服务进一步助推行业设施、技术应用率及游客全程体验感升级。通过促进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游客隐私保障规则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系统性解决技术运用、数据利用与安全可信、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增强各方主体适用与链接的积极性。实现政务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游客数据等相关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业务流动循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夏丹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