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由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主办,吉奥时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的广州市数字政府创新应用平台第16期活动,在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成功举办。吉奥时空受邀参会并做《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思路及实践》的报告,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区政务和数据局相关业务的分管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 “数智驱动·空间赋能--地理信息技术助力城市精细化治理与宜居韧性建设”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数字广州建设总体规划》要求,为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创新的“广州模式”凝聚智慧力量。
吉奥时空行业专家、教授级高工谭成国分享《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思路及实践》
会上,吉奥时空行业专家针对当前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地理信息能力重复建设、时空数据只是背景底图、条块数据相互独立、跨部门应用场景还不深入”等现实问题,紧扣《数字广州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中“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要求,全面介绍了吉奥时空全域数字化转型方案,提出以工作体系和数据资源为核心、(场景+数据+模型)ᴬᴵ为关键的“1+1+N”城市数字化转型框架。该报告得到与会各区政数局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一致认同与肯定。
吉奥时空“1+1+N”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框架
首先,报告提到当前各地普遍存在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建设的时空数据平台,有待进一步建立更新机制推动数据与平台的整合。比如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实景三维等,这些平台提供多源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能力,难以集成整合到城市共性支撑平台,导致缺少统一的时空框架。与此同时,多数地理信息平台提供的行政区划、遥感影像等框架数据服务,只是“背景”“底图”,往往作为“大屏”展示时使用,缺乏实时、动态、跨部门的数据融合,很难为分析研判或作战指挥等提供决策支撑。
为此,结合深圳块数据、杭州全量信息视图的实践经验,吉奥时空提出要建设“码、数、图、算一体化”的城市数字公共底座。这个底座与传统静态数据的平台不同,它以城市实体对象为主体,融合对象的状态感知信息,建立时空智能体。例如,将建筑物与其关联的感知设备整合,能够实时展示建筑物的出入人数、视频监控、电力消耗等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托时空智能分析算力模型,底座有效支撑城市数据资源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高效共享利用,为城市治理向智能化方向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多源融合建模与一体管理的时空立方体
其次,数智驱动空间赋能,关键在于场景。全域数字化重点是运用数据融通驱动跨部门的智能化应用,真正实现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报告提到,广东省域治理“一网统管”提升行动方案规划了14个领域的典型场景,吉奥时空在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等6大领域,已成功打造超23类应用场景,并形成一套完备的城市治理业务模型体系,涵盖5类73个算子、81个指标、19个规则及18个业务模型。同时,依托AI大模型,吉奥时空还构建了城市治理领域的实体库、关系图谱和知识库,在深圳、武汉、杭州等城市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比:在社会治理领域,人员、法人、场所、事件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已建成的深圳市及南山、宝安、光明等10个区级社会治理智能底板应用中、32个应用场景累计调用统一地址服务达4.6亿次;在民生诉求场景中,利用奥思大模型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45)工作流程,实现系统自动推荐事件分类和派发部门,实现事件平均派发时间从10秒减少至3秒,每日使用量为4万次,效率提升30%左右;在政务服务领域,不动产登记业务中,通过AI+辅助审批相关证明材料,全面实现“小时办结”;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地址选用统一地址平均受理时间减少2秒;“一表通”实现数据协同报表实时生成,大幅减少报表填报时间。
最后,吉奥时空指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需遵循“因城施策”,筑牢数字底座,坚持“数据驱动、业务协同”的智能化方向推进,聚焦经济发展,提供多跨领域的数字化支撑能力。借助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热潮,精准识别“高频、重复、互动”的合适场景,以数据融通推动城市治理与发展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