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知智库定义下一代“DECI”:可拆解式基础设施,重构全链路可信流通范式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核心生产要素,但其流通仍面临“孤岛化”“碎片化”“信任缺失”等核心挑战。传统数据中台、数据交易所等方案虽能部分解决流通问题,却难以应对跨领域、跨场景的动态需求。在此背景下,专知智库提出下一代“DECI”(Decoupled-Composable Infrastructure,可拆解式基础设施),以“可拆解、可组合、可交易”为核心特性,推动数据要素从“静态存储”向“动态流通”跃迁,重构全链路可信流通范式。
一、DECI:重新定义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
DECI的本质是面向数据要素流通的新一代技术架构,其核心突破在于打破传统数据系统的“紧耦合”设计,通过“零件化封装-动态化组装-可信化交易”三大能力,实现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1. 核心定义
DECI(可拆解式基础设施):
一种支持数据要素原子化拆解、场景化组装、可信化交易的分布式技术架构,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智能合约,实现跨领域、跨场景数据的“即插即用”与“按需组合”,最终构建开放、高效、可信的数据流通生态。2. 关键特性特性技术内涵行业价值可拆解(Decoupled)将数据按最小场景单元封装为独立“数据零件”(如工业设备的温度/振动参数、医疗数据的病理切片),支持按需调用。打破数据孤岛,解决“全量传输冗余”问题。可组合(Composable)基于场景需求动态组装数据零件,通过协议转换桥兼容不同数据源(如OPC UA/Modbus),实现“零代码”场景适配。缩短数据流通周期,降低跨系统对接成本80%+。可交易(Tradable)支持数据零件级交易(最小颗粒度0.1元起),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权属转移与分润结算,激活数据资产价值。构建数据交易市场,释放碎片化数据的经济价值。
二、DECI技术架构:从底层到应用的全链路设计
DECI采用“三层架构+双引擎”设计,覆盖数据流通全生命周期,确保技术落地性与商业可持续性。
1. 技术架构:分层解耦,灵活扩展graph TD
A[数据零件层] --> B[动态组装层]
B --> C[价值交换层]
- 数据零件层(Decoupled Data Parts):
- 核心功能是将原始数据按“场景-属性-权限”三元组封装为独立零件。例如,工业场景中,将某设备的“温度”“振动”“转速”拆解为三个零件,每个零件附带元数据标签(如“仅限设备维护场景使用”“精度±0.1℃”)。技术实现上,通过原子化封装引擎完成数据切分、加密与标识。
- 动态组装层(Composable Engine):
- 基于场景需求调用多个零件,通过协议转换桥(支持OPC UA/HTTP/MQTT等12类协议)统一为DECOM-RPC格式,实现跨系统无缝组装。例如,智慧物流场景中,组装“车辆位置+货物重量+道路拥堵”零件,生成实时调度方案。技术亮点是实时优化算法,可根据场景优先级动态调整零件组合策略。
- 价值交换层(Tradable Infrastructure):
- 提供数据零件的原子化交易能力,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基于Polygon链)实现“链上确权-定价-交割”全流程。支持C2B(企业购买)、B2G(政府开放)、G2C(公共数据授权)等多模式交易,并通过分润机制(零件使用方支付费用70%归提供方+20%归组装引擎+10%归合规审计)激励生态参与。
2. 双引擎驱动:技术与生态协同
- 技术引擎:包含DECI动态组装算法、隐私计算框架(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存证模块,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
- 生态引擎:开放API接口与开发者社区,吸引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数据服务商、行业用户共建应用,形成“技术-数据-应用”的正向循环。
三、DECI如何推动全链路可信流通?
传统数据流通的痛点在于“信任缺失”:数据提供方担心泄露,需求方质疑质量,监管方难以追溯。DECI通过三大机制破解这一困局:
1. 零信任架构:从“数据可用”到“数据可信”
DECI采用“最小权限原则”,每个数据零件仅开放必要权限(如“读取温度值”而非“下载完整设备数据”),并通过零知识证明(ZKP)验证数据真实性。例如,某医院需调用药企的“药品流通数据”时,仅需获取“批次号+有效期”零件,无需访问患者隐私信息,同时通过ZKP证明数据未被篡改。
2. 动态校准:从“静态标准”到“场景适配”
传统数据交易依赖固定标准(如《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但跨场景需求差异大(如金融风控需高精度数据,公共服务需低延迟数据)。DECI的动态校准引擎可根据场景需求自动调整数据质量指标(如金融场景要求“延迟<10ms”,公共服务允许“延迟<1s”),并通过指数体系(如DECI可信度指数)量化数据可靠性,供需求方决策参考。
3. 全链路追溯:从“事后追责”到“事前预防”
DECI通过区块链存证+时间戳记录数据流通全流程(拆解-组装-交易-使用),形成“数据血缘图谱”。例如,某工业数据零件从设备A拆解经平台B组装出售给企业C用于生产优化,全程可追溯至原始设备与操作日志。若发生数据滥用,可通过链上记录快速定位责任方。
四、DECI的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
DECI的“可拆解、可组合、可交易”特性使其适用于多领域,以下是典型场景:
1. 工业互联网:打破设备数据孤岛
- 需求:制造企业需整合设备、能耗、订单等多源数据,优化生产排程。
- DECI方案:将设备传感器数据(温度/振动)、ERP系统订单数据、能源管理系统能耗数据拆解为独立零件,动态组装为“产能-能耗-订单”关联模型,实时生成最优排程方案。
- 价值:某汽车制造厂应用后,设备利用率提升25%,能耗降低18%。
2. 金融科技:激活数据资产价值
- 需求:银行需整合企业工商、税务、供应链等多维度数据,评估中小微企业信用。
- DECI方案:将工商数据(注册时间/股东结构)、税务数据(纳税额/欠税记录)、供应链数据(上下游交易频次)拆解为零件,动态组装为“企业经营健康度”指数,作为贷款审批依据。
- 价值:某城商行应用后,中小微企业贷款通过率提升30%,不良率下降5%。
3. 政务数据开放:平衡安全与共享
- 需求:地方政府需向企业开放交通、气象等公共数据,同时保护敏感信息(如人口分布)。
- DECI方案:将交通数据(车流量/拥堵指数)、气象数据(温度/降雨量)拆解为零件,动态组装为“城市运行指数”,并通过隐私计算技术隐藏人口等敏感字段。
- 价值:某省会城市应用后,企业数据调用效率提升60%,隐私泄露事件下降90%。
五、DECI的战略意义:重构数据要素生态
DECI的提出,标志着数据流通从“技术驱动”向“生态驱动”转型:
- 对技术:推动数据架构从“集中式”向“分布式”演进,催生新的技术服务商(如零件封装工具商、动态组装平台商)。
- 对企业:降低数据使用成本(无需自建中台),激活数据资产价值(通过交易获利)。
- 对政府:构建“可用不可见”的公共数据开放体系,支撑数字经济政策落地。
专知智库认为,DECI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基础设施革命”。随着DECI标准的普及与应用场景的扩展,数据要素将从“资源”升级为“生产资料”,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