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获悉,东方证券发布研报称,半固态电池凭借更优性能,正于3C、eVTOL、人形机器人等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高要求支撑高溢价,建议关注在新兴市场占据先发优势的电池企业。半固态电池带动电极材料迭代升级、量产验证与规模降本,为全固态产业化铺就关键路径,建议关注高性能正负极材料核心供应商。
东方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场景日益丰富,订单有望率先放量
全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应用之前,大幅降低电解液用量的半/准固态电池是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的有效技术方案。从需求角度而言,充电宝召回事件的发生引发公众对于电池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动力电池新国标将“不起火、不爆炸”改为强制性要求,电池安全风险容忍度边际大幅降低;而对于3C、无人机、机器人等应用场景而言,轻薄化设计、长航时飞行及高强度持续作业均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与上述性能诉求的适配性,半固态电池正不断拓展商业化应用场景,并已取得订单突破与进展,在部分细分市场率先放量:
(1)eVTOL:近期上海时的科技获阿联酋企业Autocraft 价值10 亿美元的350 架E20 eVTOL 订单,孚能科技作为独家电池供应商向其供应第二代半固态电池。
(2)3C:豪鹏科技近期推出新一代超高安全性“软甲固电”产品,已获头部移动电源客户批量订单,预计未来将会更广泛应用于对安全性有极限要求的诸多场景。
高要求支撑产品溢价,赋能电池厂开辟高毛利增量市场
对eVTOL、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兴市场而言,由于电池要求显著提升,具有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的特点。半固态电池产品是现阶段切入上述增量市场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市场和客户资源的早期积累。而高端应用场景对价格敏感度低,允许电池厂转移电解质/电极材料升级成本,并实现显著产品溢价,有利于毛利率结构性提升,也可为全固态电池的材料验证和技术研发提供反哺。
半固态电池的放量将加速固态电池供应链的成熟
全固态电池面临材料体系的全面升级,半固态电池为正负极等核心材料升级提供了规模化验证的载体。超高镍正极、锰基正极、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等电极材料在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体系中同步迭代升级,半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的经验可迁移至全固态体系,缩短材料迭代周期。同时,半固态电池放量将带动有关材料产销规模放大,加速材料的规模化降本过程,为全固态电池创造成熟供应链基础。
风险提示
下游应用进展不及预期、技术路线革新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