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酸锂(化学式 LiCoO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正极材料,具备层状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于其晶格结构中可逆嵌入与脱出,使钴酸锂成为理想正极材料。按制备方法,可分为高温固相法、溶胶 - 凝胶法及喷雾干燥法合成的钴酸锂。钴酸锂以其高体积能量密度与优异倍率性能,在 3C 领域(手机、笔记本、平板等占比超 70%)占据主导,尤其在高端数码市场地位关键。
一、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钴酸锂行业历经四个发展阶段。1990 年代初至 2005 年为萌芽期,中科院物理所开启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实现钴酸锂正极材料实验室制备;2001 年,盟固利创始人其鲁团队实现小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2006 年至 2015 年的国产化阶段,《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发布,“十城千辆工程” 及补贴政策推动产业规范化与市场应用。2016 年至 2025 年为技术升级期,本土厂商崛起,宁德时代三元电池装机量超越比亚迪,而钴酸锂在 3C 领域需求持续增长。2021 年至今,行业步入稳定发展期,市场饱和度提升,竞争激烈,企业注重品牌、成本与质量,5G 及新产品为钴酸锂需求增长带来新契机。
二、行业产业链
据QYResearch市场调研机构调查数据显示,钴酸锂行业产业链上游涵盖锂源(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钴源(氧化钴、硫酸钴等)、粘结剂、导电剂等原材料,以及混合、煅烧、喷雾干燥、检测等生产设备。中游为钴酸锂生产制造环节。下游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2024 年全球钴矿产量达 29 万吨,较 2023 年增长 21%,刚果(金)以 22 万吨占全球 76%,产量同比增长 25.7%;印尼产量 2.8 万吨,同比增长 79.89%,中国 80%-90% 的钴进口依赖刚果(金),中资企业掌控刚果(金)68% 钴精炼产能,本地加工比例提升至 45%。2025 年,刚果(金)出口禁令推高钴价,国内库存及需求疲软限制涨幅,印尼钴产量增长可分散部分供应风险。
三、行业现状
据作为第一代商业化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在 3C 领域优势显著。其主要原材料钴矿供应高度依赖进口,2025 年初,刚果(金)钴矿出口政策趋紧,叠加印尼镍钴项目环保限产,钴价上涨带动钴酸锂价格攀升。3 月底,国内钴酸锂价格同比增长 31.43% 至 23 万元 / 吨;截至 5 月底,价格为 21.9 万元 / 吨,同比增长 28.45%。2025 年,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刺激消费电子市场回暖,1-5 月,中国钴酸锂产量达 5.00 万吨,同比增长 54.34%。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钴酸锂行业呈现 “一超多强” 格局。厦钨新能为行业龙头,2024 年市场份额近 45%,出货量约 4.62 万吨,同比增长 33.52%,凭借与头部消费电池企业深度合作及高电压产品技术优势引领行业,其高电压钴酸锂产品深受客户青睐。2024 年,厦钨新能钴酸锂营业收入 66.91 亿元,同比下降 24.51%,毛利率 10.95%,同比增加 2.50 个百分点。天津国安盟固利作为首批实现钴酸锂产业化企业,制定行业国家标准,产品覆盖全电压平台,技术创新布局下一代材料。2024 年,盟固利钴酸锂营业收入 7.63 亿元,同比下降 44.89%,毛利率 8.67%,同比减少 1.75 个百分点。
五、行业发展趋势
(一)技术迭代驱动高端化
随着消费电子对电池能量密度需求提升,高压实密度(>4.0g/cm³)技术成为竞争核心。龙头企业通过掺杂改性与表面包覆技术,实现 4.53V 钴酸锂量产,能量密度提升 15%。未来,4.6V 及以上超高电压产品将成研发重点,目标再提高能量密度 8%-10%,适配高端机型。同时,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企业探索钴酸锂与固态电解质兼容性,通过纳米化工艺降低界面阻抗,如盟固利已开发适配固态电池的钴酸锂前驱体,预计 2026 年小批量供货,技术突破将拓展钴酸锂应用场景。
(二)产业链垂直整合深化
面对钴价波动与供应链风险,头部企业加速垂直整合。华友钴业构建一体化链条,单吨成本较行业低 8%-10%;格林美深化与印尼镍钴项目合作,计划 2027 年实现 30% 钴原料自给率。废旧电池回收技术成为焦点,邦普循环等企业钴回收率超 95%,并计划建设智能化拆解工厂。未来,全产业链布局企业将在成本竞争中占据主导。
(三)全球化布局加速
中国钴酸锂企业通过海外建厂规避贸易壁垒,如厦钨新能规划在墨西哥建设 2 万吨钴酸锂基地,巴莫科技与 LG 新能源合作在波兰布局产能。新兴市场崛起带来增量,印度智能手机、东南亚可穿戴设备市场需求增长显著。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合资建厂等方式渗透当地市场,但全球化面临地缘风险,企业需建立多元化供应体系,具备全球资源配置与政策合规能力的企业将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