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浪潮中,无人机技术作为关键驱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深度融入各个行业领域。尤其是在矿产资源监管这一重要且极具挑战的范畴,无人机凭借其独特优势,开辟出一条高效、智能的监管新路径,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在资源保护领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矿产资源是当地的 “金山银山”,但私挖盗采、超挖多占等违法行为却让守护工作难上加难。传统监管靠人工巡检、夜间蹲守,不仅耗力还低效。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正为矿产资源保护带来新的智能解法。
无人机在矿产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价值
对矿产监管部门来说,无人机巡查监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效率提升,替代人工巡检和夜间蹲守,以一台设备覆盖约78平方公里的能力,降低人力成本;
二是证据链完善,通过影像数据固定违法现场、核算盗采量,解决定罪难问题;
三是监管升级,形成 “巡查-识别-定位-抓捕-举证” 的完整闭环,让“若违法,必被发现;若被发现,必被抓”成为现实这些监管场景,用起来“得心应手”。
核心应用场景:全流程覆盖矿产监管关键环节
1. 超挖多占?影像一对比就清楚
在日常矿产开采合规性监管中,超挖多占是常见问题。矿山有没有越界开采?通过中云图空地数智化巡测平台,远程控制无人机按航线采集正射影像,经云端数据处理后和矿权范围图叠加,超挖多占的地方一目了然。
对于存在违法用地的单位,在其限期整改过程中,无人机可采集不同时期的正射影像进行多期对比,清晰查看整改进度和整改面积,确保整改任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 夜间盗采?红外“眼睛”能发现
巡查阶段,可规划针对疑似偷挖点的航线,建立高频次巡查计划。夜间盗采行为隐蔽,可通过大疆机场的红外热成像相机捕捉机械、人员的热源。它按高频航线巡查,1 架次覆盖约 8KM²,发现异常就预警,执法人员远程就能实时观察,盗采行为藏不住。
3. 盗采抓捕?定位+路线指引追得上
抓捕阶段,若发现异常行为,无人机能及时发布工单预警,通知执法单位,在云端管理平台上标注位置并获取坐标同步给执法人员,同时实时更新人员和机械逃跑位置,结合三维底图规划最优抓捕路径,就算盗采分子想跑也不容易。
随着低空经济政策的持续完善、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以及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矿产资源监管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防控”。成都九江伟业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筑牢坚实防线,推动低空经济与资源保护事业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