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UV 打印过程中,飞墨是令操作人员头疼的常见问题,不仅影响印刷品质量,还会污染设备和工作环境。这种现象指的是墨水未精准附着在承印物表面,而是以微小液滴形式飘散在空中或溅落在非目标区域,其成因可从设备、耗材和环境三方面追溯。
从设备角度看,喷头状态是核心因素。喷头磨损、堵塞或安装位置偏移,会导致墨水喷出角度偏离预设轨迹,形成飞墨。此外,喷头电压过高会使墨水雾化过度,电压过低则可能让墨滴带电量不足,无法被静电场有效控制,两者都会引发飘散。若设备长期未校准,喷头与承印物的间距超出最佳范围(通常 3-5 毫米),墨滴在飞行过程中易受气流干扰而偏离。
耗材选择不当同样会诱发飞墨。UV 墨水的粘度和表面张力需与设备参数匹配,粘度过低时墨滴易分裂成细小微粒,过高则可能在喷头处形成拉丝,断裂后产生飞溅。而承印物表面过于光滑或存在油污,会降低墨水附着力,部分墨滴在接触瞬间发生反弹,形成二次飞墨。
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工作间气流不稳定是关键诱因,空调出风口直吹、人员频繁走动产生的气流,会直接干扰墨滴飞行路径。同时,环境湿度低于 40% 时,空气干燥易使墨滴带电,相互排斥或被设备金属部件吸附,形成飘散;湿度高于 60% 则可能导致喷头表面凝水,破坏墨水喷射稳定性。
解决飞墨问题需针对性排查:定期清洁校准喷头,确保电压和间距参数正常;选用与设备匹配的 UV 墨水,提前处理承印物表面;将工作环境温湿度控制在 20-25℃、45-55% 区间,并减少空气对流。通过系统性管控,可有效降低飞墨发生率,保障 UV 打印的高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