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缺牙患者的上颌骨萎缩到连颧骨支撑都难以依赖时,口腔种植领域还有一种 “组合拳” 方案 —— 穿颧种植与穿翼种植联合技术。这两种技术如同 “左右护法”,分别锚定颧骨与翼板这两处面部坚硬骨骼,为传统种植无法解决的极端骨缺损病例提供终极修复方案。
一、技术定义:两种 “超常规种植” 的协同作战
穿颧穿翼种植牙并非单一技术,而是穿颧种植(Zygomatic Implant)与穿翼种植(Pterygoid Implant)的联合应用:
- 穿颧种植:将 特殊的超长种植体穿过上颌窦,植入颧骨,利用颧骨的高密度骨量获得初始稳定。
- 穿翼种植:将 特殊种植体植入上颌结节后方的翼板区域(翼突内外板之间),借助翼腭窝的骨性结构实现固位。
两者的协同逻辑在于:颧骨位于面部外侧,翼板位于口腔内侧深部,形成 “内外夹击” 的立体支撑结构。这种组合能覆盖上颌骨几乎所有区域的骨量不足问题,尤其适合全口缺牙且上颌骨吸收达 Ⅳ 的患者。
二、技术难点:比单一穿颧种植更复杂的 “精密操作”
穿颧穿翼联合手术的难度远超单一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解剖结构复杂性:穿翼种植需在鼻腔外侧壁与翼突之间的 “狭长通道”(宽度仅 5-8mm)内操作,距离上颌动脉(直径约 3mm)和翼腭神经节极近,术中需通过 3D 导航将误差控制在 0.3mm 以内。
- 种植体角度协同:穿颧种植体的外展角通常为 30°-45°,穿翼种植体的内收角为 10°-15°,两者需在三维空间形成 5° 以内的误差,才能保证钛架顺利连接。
- 手术时长与创伤控制:联合手术需 4-6 小时,比单一穿颧种植延长 50%,对医生体力和手术室流程管理要求极高。目前国内能独立完成该联合技术的医生不足 100 人,均需具备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学历 + 15 年以上复杂种植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