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迅猛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AI产业对高素质、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温州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AI+”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以需求导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教育痛点催生变革,AI赋能破解适配难题
2025年7月2日,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推进会上,温州大学副校长王尧骏向全省教育界展示了一套“AI 重塑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体系直指高等教育的核心痛点——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结构性错位。
温州大学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坐拥温州这片民营经济热土,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毕业生技能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的现实困境。传统教育模式反应迟滞、课程更新缓慢、培养标准模糊等弊端,在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产业革命浪潮中愈发凸显。
八维能力模型为尺,定义人才培养新标准
“AI 重塑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创新在于引入基于国际标准的8维岗位能力模型。这把“AI标尺”融合了ISCO国际标准、ESCO欧洲标准和中国国家职业标准,该模型覆盖力硬技能区、软实力区和发展能力区,它就像一把精准的 "尺子",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清晰的方向,让培养方案不再脱离实际需求,让人才培养从模糊走向量化。
六大智能体协同,重塑教育全流程
为将能力模型落地,温州大学创新打造六大AI智能体系统,覆盖人才培养全周期,包括了岗位需求洞察、课程诊断、生涯引航、求职策略、求职指导、咨询助手这六大智能体。六大智能体的高效协作是体系成功的关键。通过AI中台协同调用,实现“招-培-就”全流程智能化闭环。当岗位洞察智能体发现高频缺口技能,自动触发课程诊断智能体;生涯引航智能体的分析结果直接推送给求职策略智能体锁定匹配岗位;求职指导智能体则调用岗位洞察数据生成针对性训练方案。
教育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地将线下课程搬至线上。温州大学的实践表明,当AI深度融入教育基因,技术才能真正释放变革力量。随着六大智能体持续运转,八维能力模型不断优化,这套系统如同精密的“人才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着适配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力量。教育的未来不在黑板与讲台之间,而在数据流动的比特与赋能成长的算法之中。温州大学以AI为笔,正在重绘高等教育的基因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