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绵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近日,在梓潼县七曲山古柏林深处,护林员轻点手机屏幕,一架银灰色无人机应声腾空。
“以前巡山靠脚底板,现在30分钟就能完成2小时的工作量。”护林员指着手机上实时回传的热成像画面告诉记者,这套 “框选区域、生成航线、一键起飞”的智能巡查系统,让千年古柏保护实现了从“人巡”到“智巡”的跨越。
翠云廊古柏树保护项目高效森防的背后,是由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绵阳“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撑。
作为全省首个全流程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平台,“低空智行”以“数据中台+三端协同”架构,构建起“低空服务交易、作业审批、飞行网联控制、飞行过程监管、低空空域服务”五大能力体系。消费者通过小程序即可“一键下单”购买无人机观光、物流配送等低空服务,企业可在线认证低空服务上架平台,监管部门则依托5G-A、ADS-B、低空雷达等多模态手段实现空域动态监控,真正实现“消费-供给-监管”的无缝闭环。
“单次巡护成本降至50元,烟火告警响应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2分钟,森防效率提升75%,同时成本压降87.5%。”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副总经理、绵阳科技城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朱厚杰,用直观数据展示了“低空智行”平台的显著成效。
该平台的应用场景已从森林防护延伸至更广阔领域,中国移动绵阳分公司的指挥大厅里,防汛抗洪智慧图景正在上演。工程师调出实时运行画面,北川坝底乡奔涌的河流上空,无人机传回的影像数据、飞行轨迹等在电子显示屏上清晰呈现。“空地融合共网技术和立体动态移动通信覆盖技术确保了无人机穿越山谷水域时信号稳定不中断。”技术人员指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介绍,闲置楼顶化身“空中机场”,新一代5G-A通信设备织就连续覆盖的低空网络,为无人机提供厘米级定位导航。
技术突破的核心在通信领域。作为平台核心技术支撑方,中国移动部署的叠加4.9GHz通感一体5G-A基站,如同低空领域的“超级雷达”,单频段即可同时实现数据传输与目标探测,频谱效率提升3倍,米级定位误差小于0.5米。空地融合共网技术通过“四码合一”终端和四维网格管理,使通信覆盖效率提升200%,信号稳定性达90%。目前,北川、科技城新区等5个县(市、区)已建成该类基站,形成“米级感知+千兆传输”的低空数字底座。
“目前,平台已经覆盖公共服务、文旅、交通、农业、物流等6类11项低空应用服务场景。”朱厚杰表示。
从无人机物流配送打通“最后一公里”,到应急救援实现“分钟级响应”,绵阳低空版“滴滴出行”不仅重塑了传统行业的作业模式,更孕育着万亿级的新经济形态。随着4.9GHz频段商用化推进和空地融合网络完善,绵阳正以科技赋能低空经济,为地市级低空应用和监管提供体系化的“绵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