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人握手,上演类似和外星人的“第三类接触”,围观机器人组队摇摆、“变脸”;天上“飞行汽车”穿梭,海里水下机器人正检测钻井平台,见证“人造太阳”的未来光芒和脑机接口走进现实……
24日上午,成都未来产业基金发布及产业对接活动现场,众多成都研、成都造的产品现身,在不大的廊道里,一同用技术和资金打开想象力,描绘出“未来已来”的美妙场景。
具身机器人
期待获得更多资方关注
“我可以和它握手吗?”上午9点过,成都未来产业基金发布及产业对接活动现场,一位参会女士对成都星宇纪元科技有限公司的具身机器人“星动Q5”产品兴趣十足。在众人的见证下,机器人打开手掌,向前伸出手臂,和这位女士的手握在了一起。
与“星动Q5”人机握手
公司现场工作人员表示,这款机器人不久前刚刚发布,配备了7轴高精度的拟人手臂,还搭配了11自由度的星动“精灵手”,其单手负载可达10kg,可应用于商业服务、文旅导览等场景,“目前正探索家庭服务场景,比如叠衣服、收拾餐具等。”活动上,成都星宇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展演环节介绍后续计划以及相关需求。“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曾得到成都高新区产业投资平台‘策源资本’支持,期待通过今天的活动获得更多资方关注。”
“人机”正握手时,旁边两个“镋钯”机器人做起了“怪”表情。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全球首款文商旅体专用双足机器人,“镋钯”于一周前刚刚发布。它们被期待通过多项创新设计赋能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镋钯”机器人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投融资经理曹粲介绍,2024年4月企业落户四川天府新区,到上周发布“镋钯”,“只用了1年多——对带有‘大脑’的机器人研发来说,是非常快的。”而成都产投、兴锦产投、交子金控、天投集团等政府资金和东方富海等商业资本投资了该企业,“非常关键——高科技行业前期研发投入巨大,有了资金赋能,才可以加速产品研发和产品市场化。”
活动上发布的1000亿元未来产业基金令曹粲十分关注,“具身机器人也将是基金投资方向。”
“飞行汽车”亮相
“水下机器人”融资
走廊里,沃飞长空的“AE200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模型不大,引起的关注却不小。资料显示,AE200是四川沃飞长空自研的一型6座级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eVTOL),采用有人驾驶形式,可搭乘1名驾驶员及5名乘客,后续将逐步应用于低空出行、低空文旅、应急救援等场景。
沃飞长空的“AE200纯电动垂直起降载人航空器”模型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昨天,沃飞长空携AE200批产构型机亮相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并发布AE200全新设计座舱——“智能灵动舱”,被认为是航空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公司运行部总监张涛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预计明年第三、第四季度AE200完成适航认证,获得国家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之后将着手商业化运营。”
往前几步,从天上来到水下——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杨晓阳正向参会人员介绍多款水下机器人产品,“这台工业级水下机器人,搭载不同模块,可开展水下应急救援、科考、船体和海上基建——如石油钻井平台、海上风电的检测……”
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水下机器人产品
“我们的产品已在全球商用。”杨晓阳表示,公司正积极筹备启动C轮融资,而参加活动可被更多人和资本关注到。
人造太阳、脑机接口
梦想照进现实
期待更多关注的,还有瀚海聚能(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海聚能”)。就在六天前,瀚海聚能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商业化直线型场反位形聚变装置HHMAX-901成功实现等离子体点亮,“人造太阳”加速照进现实。公司董秘张博钧介绍,活动中瀚海聚能有专门环节介绍公司产品,“(包括)技术细节、商业化逻辑等。”
瀚海聚能
此前,瀚海聚能已获多方投资,在实现等离子体点亮的信息发布后,“目前和市场、政府的相关资本、基金都在洽谈,非常顺畅。”
一旁的羿生脑机接口(BCI)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展位上,销售负责人许雄刚刚和一位投融资机构人士加了微信好友,“他们也在找投资机会,对我们的产品很感兴趣。”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不久前羿生脑机接口(BCI)康复机器人在香港几家知名公立医院完成展示,吸引众多关注。
羿生脑机接口(BCI)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
“研发、市场需要大量投入,政府基金、市场资本的赋能有利于企业、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成都未来产业基金发布及产业对接活动以及相关成果,许雄也充满期待。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主办方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