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时代而言,科学家都是极其重要的群体,因为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可以说科学家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绝无夸张之处。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科学家们常常面临着某种隐秘且难以预测的威胁,导致他们遭遇各种突发事件。早在三十年前,就发生过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著名科学家陈彪神秘失踪,随后整整三十年如同人间蒸发,杳无音讯。
这起事件在长时间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催生了许多扑朔迷离的猜测。甚至有人大胆推测,陈彪可能是被外星人劫持了。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1993年11月10日上午九点,南京大学天文系安排了一场重要的专家学术会议,会议地点设在学校礼堂,众多天文学界的权威学者均受邀出席。
会议当天,吸引了大量学生慕名而来,现场人头攒动,座位远远不够,连通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气氛异常热烈。
这场会议由著名天文物理学家陈彪发起,他同时也是国家科学院的院士。陈彪对此次研讨天体中的流体与磁流体力学的会议极为重视,早早就开始做筹备工作,投入了大量心血。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以守时著称的陈彪,到了会议开始时却迟迟未现身,会场内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在大家焦急等待中,终于有一位学者开口:“陈老不会把今天的会议忘了吧?”
这时,一位工作人员急忙回应:“我们马上联系他。”
旁边的几位学生见状,主动提出:“我们去陈老家看看吧。”
陈彪的住处距离礼堂不过十分钟的自行车路程,在那个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直接登门拜访是最快捷有效的办法。
几名学生匆忙走出礼堂大门,迅速赶往陈彪的住所。令他们惊讶的是,陈彪家人告诉他们:“他早上七点就骑车出门了,到现在都还没回来呢。”
这个消息令所有人既惊讶又困惑,他们火速返回会议现场,但陈彪依旧没有任何踪迹。
随后,他们又前往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学校各个角落寻找,但一无所获。事情变得非常怪异,陈彪究竟去了哪里?
直到下午,陈彪依然杳无音讯,现场气氛变得更加焦虑,心中不安的阴影逐渐笼罩众人。最后,学校不得不向南京市公安局报案。
警方接到失踪重要科学家的消息后高度重视,出动大量警力展开搜寻行动,他们翻遍了紫金山,还对玄武湖进行了全面排查,然而仍然毫无结果。
接着,警方将搜寻范围扩大到郊区甚至乡村,并在全城张贴寻人启事,但依然没有任何线索。
时间一天天流逝,陈彪仿佛人间蒸发一般,让人紧张焦虑之余,也激发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他可能被国家秘密项目召回;有人大胆推测他叛逃到了国外;更有传言称他被外星人带走了。
从实际情况看,前两种说法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毕竟类似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并非首次。
早在陈彪失踪十三年前,曾发生过另一位全国著名科学家失踪的案件,主人公就是彭加木。
彭加木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1980年6月11日,他带领一支科考队从米兰农场出发,前往罗布泊开展科学考察。
因遭遇突发状况,食物和水源短缺,彭加木在寻找水源时失踪于广袤的戈壁荒漠。
自治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派出十余架飞机和地面部队大规模搜救,但最终毫无所获。
关于彭加木的结局,有种种说法:有人认为他遭遇意外,有人怀疑他叛逃,有人甚至猜测他遭谋杀或穿越时空。尽管版本繁多,笔者更倾向于他在荒漠迷失并不幸遇难。
除了因意外事故消失外,还有因参与国家重大秘密项目而“隐身”的情况。以“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为代表。
比如邓稼先,自参加原子弹研究工作起,就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长达二十八年;还有中科院院士王承书,自1964年接手铀同位素分离工作后,便与丈夫分居长达三十年。其丈夫曾坦言:“我也有三十年没见到她了。”
不过,尽管这种因机密任务消失的情况不少见,但陈彪这种在上班途中神秘失踪的案例却极为罕见。
况且,所谓与家人断绝联系,国家层面也不太可能真的冷酷到让科学家和亲人失去所有联系。邓稼先在隐秘工作期间仍多次回家,虽时间短暂且有专人护送。
此外,还有第三种常见情况:科学家遭遇意外事故。近年来类似悲剧频发。
比如,有“化学天才”称号的留美博士辛天斯,在2023年底回国前夕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七岁。
2023年7月,著名人工智能专家冯旸赫在北京遭遇车祸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2022年6月,微型液体发动机领域领军人物李雨翀在美国意外身亡,年仅三十岁。
2018年12月,军方科学家陈书明因车祸去世,享年五十七岁;同月,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在斯坦福大学跳楼自杀,当时他正准备回国发展。
这只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还有许多类似事件未被详细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科学家的死亡事件背后,常常伴随着几个关键词:“美国”、“意外”、“回国前夕”,不得不令人将这些悲剧与国际博弈联系起来思考。
综上,科学家发生意外主要可分为三类:意外事故、参与绝密项目、以及遭遇暗杀。那陈彪究竟属于哪一类呢?
陈彪192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出身于当地显赫的名门望族。
陈家族中曾涌现两位历史名人——陈若霖与陈宝琛,他们均为清朝进士,入选庶吉士。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四川布政使、湖广总督及四川总督,是清朝三朝元老。
而陈宝琛为陈若霖的曾孙,同样历仕三朝,官拜内阁学士、礼部侍郎,还是溥仪的老师,死后被追封谥号“文忠”。
陈彪的父亲陈体诚,也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陈体诚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后来的上海交通大学),曾赴美留学,归国后长期在公路交通领域任职,还曾任教北京大学。
在这样的书香世家环境下长大,对陈彪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作为陈体诚的儿子,陈彪自小勤奋好学,与弟弟一同努力,最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名校西迁合并而成的顶级学府,陈彪就读的是土木工程专业。
不过,由于父亲去世,陈彪仅在西南联大学习一年后,随家迁往重庆,转学至重庆交通大学。
不久后,因病休学,直到1943年重新考取金陵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陈彪先在台湾大学任助教,随后回到南京金陵大学任教。
陈彪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姐姐,曾劝他赴美发展,但他坚定表示:“我更希望扎根中国大地,投身中国的物理研究。”
于是,回到南京后,他很快加入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毕生致力于理论天体物理学,开始探索浩瀚的宇宙奥秘。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家百废待兴的局面,陈彪为了让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放弃了纯理论研究,转而投身太阳物理及其利用的研究。
为此,他积极推动我国天文仪器的引进与发展,借助先进设备成功组织了对太阳活动高峰年的观测,取得了丰硕成果。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彪还研究了电磁波与极端异形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获得初步突破,遗憾的是此研究因外部环境影响被迫中断,最终让英国和印度的科学家抢占先机。
七十年代末,他重新意识到等离子物理学对太阳物理及天体物理的重要意义,开辟了这一全新领域,凭借这些成就荣膺科学院院士。
九十年代初,鉴于天体物理的重要性以及南方地区良好的研究基础,陈彪再次筹建华东天体物理研究中心,并两次组织相关学术会议。
恰巧,这一系列筹备工作正值1993年11月,而不久之后,陈彪便神秘失踪。
结合陈彪的工作性质及失踪时间点,不少人猜测他是否被国家召唤参与某项神秘项目。毕竟南京是大城市,不大可能出现类似彭加木那种荒野失踪的情况。
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联想起科幻名著《三体》第一部中的“红岸基地”情节,难道陈彪就是现实版的叶文洁?
这种可能性固然不能完全排除,也许现实并不像小说那般惊心动魄,但不排除国家确实有相关的秘密研究。
不过要注意的是,陈彪失踪时已经70岁高龄,参与周期数十年的机密项目似乎不太现实。
再退一步讲,就算他真的参与了,也应早已有消息传出,毕竟如今他若健在,年过百岁了,继续从事科研恐怕不太合适。
而且如前文所述,若真是项目需要,也不可能在上班途中突然“截胡”带走。
天体物理研究本身紧迫性不强,除非真如网友戏称的“1999年外星人入侵”,陈彪被招去建立“黑暗森林”威慑系统,但这显然只是调侃。
因此,对于陈彪被秘密召唤的猜测,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
那么,有没有可能像部分网友猜测的那样,陈彪叛逃国外,享受荣华富贵?这纯属无稽之谈。
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抛家舍业叛逃,动机何在?
再说,就算有意叛逃,恐怕外国人也不一定对天体物理学家感兴趣,难道他们要借此窥探中国对外星人的研究?
结合种种情况,笔者更倾向于陈彪遭遇意外。
毕竟,七十岁的老人清晨骑自行车出门,安全隐患很大。
而且在九十年代,像陈彪这样身份显赫、地位稳固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老人,发生意外的概率其实不低。
也许他遭遇了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并掩盖了现场;或者遭遇不测,遭遇歹徒暗害,尸体被毁;甚至可能还有其他我们难以想象的突发状况,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总之,陈彪极有可能已经遇难,遗体埋没于某处无人知晓的角落,这令人无比痛惜。
想到他亲人这些年来饱受思念和担忧的折磨,心中更觉凄凉。
“陈彪去了哪里?”一直是困扰人们心头的谜团,尤其是对他家人而言,他们经历了无数个痛苦的日夜,苦苦等待着哪怕是一丝消息,这无疑是一种深重的折磨。
对于了解这段历史的我们来说,这同样是一个令人心痛且牵动人心的问题。
随着时间流逝,等待好消息的可能性变得愈发渺茫,或许坦然接受现实,是对逝者与生者最好的解脱。
这件事以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科学家遭遇不幸的案例,都在警示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科学家的保护,确保类似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