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东华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在煤炭资源开采智能化进程中,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与效率。矿用电缆作为连接地面与井下设备的"电力动脉",其绝缘状态监测成为矿山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基于暂态地电压(TEV)原理的局放监测装置,通过非接触式检测技术,为矿用电缆健康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一、矿用电缆运行环境特殊性
井下环境具有高湿度、粉尘浓度高、机械振动强烈等特点,矿用电缆长期处于弯曲、拖拽、挤压等复杂工况。统计数据显示,约65%的井下停电事故源于电缆绝缘故障,而局部放电是绝缘劣化的早期典型特征。传统定期检测手段难以实时捕捉放电征兆,亟需高效在线监测技术。
二、暂态地电压检测原理
暂态地电压法(TEV)通过检测电缆接头、终端等部位放电时产生的瞬态电磁脉冲,实现非接触式监测。当绝缘内部发生放电时,电荷快速迁移会在设备外壳与接地系统间形成微小电压脉冲,TEV传感器通过电容耦合方式捕获该信号。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强电磁环境下的井下监测。
三、监测装置系统架构
矿用监测装置采用分布式设计,在电缆中间接头、终端等关键节点部署TEV传感器,通过本质安全型电路实现井下信号采集。数据传输采用ZigBee无线协议与光纤复合传输技术,确保在瓦斯等易燃易爆环境中的通信安全。地面监控平台运用小波变换算法对TEV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建立放电特征指纹库,实现故障类型智能识别。
四、测试实验数据
部署TEV监测装置后,电缆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2%,计划外停电时间减少58%。装置生成的电缆健康指数(CHI)为状态检修提供量化依据,使年度电缆更换成本降低40%。更重要的是,该技术推动运维模式从"被动抢修"向"主动预防"转变,为构建本质安全型矿山奠定技术基础。
五、技术演进与行业趋势
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TEV监测装置正朝着"多参数融合"方向发展。集成温度传感、分布式光纤测温(DTS)技术,可实现电缆热老化与放电缺陷的联合诊断。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使运维人员能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放电发展过程,预测绝缘剩余寿命。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提升监测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助力矿山智能化转型。
结语:
在矿山安全生产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基于暂态地电压法的局放监测装置犹如"电缆医生",通过持续的健康体检确保井下供电系统稳定运行。随着传感器精度提升与算法优化,这项技术将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推动矿业智能化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