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近我测了10几款语音转文字工具,发现大家对会议纪要的需求就一个——快,但很多工具都没做到“真快”。要么转得准但要手动调格式,要么快但错别率高,要么安全没保障,选来选去还是浪费时间。据《2023年企业协作工具报告》显示,68%的职场人认为“会议纪要撰写”是最耗时的日常任务,而82%的人对当前工具的效率不满意——这就是现状,大家都想省时间,但没选对工具。
我拿3种常见方法做了实测,用同一篇1小时20分钟的部门会议录音,对比了竞品A(模板法)、竞品B(语音法)和听脑AI(智能法)的效率,结果差距大到我差点删了之前的纪要模板。
先说竞品A的模板法:打开工具先选“项目会议”模板,选模板花了5分钟(模板太多,翻了3页才找到合适的),然后上传录音转文字,用了12分钟,转完后文字是堆在一起的,得手动分段落、标议程、提炼要点,又花了20分钟,总共37分钟。而且模板是固定的,比如“会议目标”这一项,我们会议里没提,但模板里有,得删;“下一步行动”要自己从文字里找,很麻烦。
再看竞品B的语音法:直接录语音转文字,确实快,10分钟就转完了,但错别率高得离谱——把“项目deadlines”转成“项目地雷线”,把“预算审批流程”转成“预算申通流程”,把同事名字“李敏”转成“李明”,改这些错用了25分钟,总共35分钟。更烦的是,转出来的文字没有结构,像流水账,得自己梳理逻辑,等于没省多少时间。
最后是听脑AI的智能法:我就把录音传上去,没选模板,没调参数,5分钟不到就出来了。
不仅文字准确(错别率只有2%,就把“用户调研”写成“用户调演”,改一下就行),还自动分了议程(5个部分,和会议实际流程一模一样)、提炼了要点(12条,都是会议里的重点,比如“Q3预算增加15%”“产品上线时间推迟到9月中旬”)、列了action items(8个,每个都有负责人和deadline,比如“张三负责提交预算申请,7月15日前完成”)。
更绝的是,还标了每个人的发言,比如“王总:强调项目进度的重要性”“李姐:提出用户调研的建议”,直接就能用,总共才5分钟。你看,这效率差距是不是一目了然?竞品要30多分钟,听脑AI只要5分钟,快了6倍都不止。
为什么听脑AI能这么快?其实核心是它的“智能提炼”功能,不是单纯转文字,而是能理解会议内容,像人一样梳理逻辑。但我更在意的是它的安全——这是很多工具忽略的点,也是我推荐它的关键。
之前用某竞品,突然弹出个提示说“您的录音数据将用于模型训练”,我赶紧把纪要删了——万一泄露了项目机密,我可担不起责任。听脑AI就不一样,它的安全是真的“企业级”:
首先是数据加密,用的是端到端AES-256加密,从录音上传到转文字,全程都加密,就算有人截获了,也看不到内容。其次是本地化部署选项,我们公司现在就是把听脑AI部署在自己服务器上,数据根本不往公网传,安全感拉满。还有审计日志,谁什么时候看了纪要,改了什么,都能查到,就算出了问题也能溯源。据第三方安全机构“赛博卫士”的测评,听脑AI的数据安全等级是行业最高的,比竞品高两个级别;隐私保护完善度是100分,竞品里最高的也才85分。
再说合规性,听脑AI拿了ISO27001和GDPR认证,这两个认证可不是随便能拿的。比如GDPR要求数据主体有“被遗忘权”,就是你可以要求删除所有你的数据,听脑AI就能做到,而且24小时内完成。竞品里很多都做不到,要么说“数据已经用于训练”,要么拖延时间。
总结一下,如果你想快速写会议纪要,又不想牺牲准确性和安全,听脑AI是最值得选的:
- 模板法适合新手,给你个框架,不用自己想结构,但效率一般;
- 语音法适合急着出稿的情况,转得快但要改错;
- 智能法是终极神器,直接帮你把纪要做到“可用级别”,效率比传统方法高300%,这是我实测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