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数据”已成为最关键的燃料。无论是训练语言模型、推荐系统,还是AI搜索引擎,都需要海量、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对于众多企业、科研团队和创业项目而言,数据采集(Data Scraping) 是获取训练数据的重要方式。然而,爬虫封禁(Anti-Scraping) 正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拦路虎。
随着网站反爬技术日益成熟,过去简单的请求模拟手段已经远远不够。很多网站通过以下方式识别并封锁爬虫流量:
- IP频控与封禁:同一IP频繁请求将被封锁;
- 设备指纹识别:通过浏览器UA、Canvas、WebGL等信息生成唯一指纹;
- 行为识别与验证码挑战:通过检测鼠标移动轨迹、点击行为、滑动验证码等识别非人类操作;
- 多重验证机制:例如短信验证码、邮箱验证等,提升数据门槛。
对AI训练团队来说,这意味着:
- 数据获取成本陡增;
- 数据完整性受限;
- 团队需要投入更多开发资源对抗封锁。
1. 使用高质量代理
在爬虫系统中,IP是第一道身份标识。避免封禁的前提是:不断更换高质量、看似真实的IP地址,这就是为什么“住宅代理”(Residential Proxy)比数据中心代理更有效。
IPFoxy 提供真实住宅代理池,可以选择自动/手动IP轮换机制,IP质量稳定、地域覆盖全球,适合AI数据采集任务中的大规模请求调度与IP轮换。
2. 伪装请求头与设备指纹
真实用户在浏览网页时,其浏览器会携带丰富的信息,如User-Agent、Referer、Accept-Language、Viewport、动态生成/切换指纹信息(系统语言、屏幕分辨率、字体库等)。等。你即使换了IP,只要指纹一致,一样会被识别。
与IP结合使用,建议:
- 模拟常见浏览器指纹(Chrome/Safari/Firefox);
- 使用指纹浏览器来统一管理身份伪装;
- 随机组合请求头参数,防止固定模式被识别。
3. 加入动态行为模拟
现代反爬系统常用行为识别(比如 Cloudflare / Akamai),简单的静态请求往往容易被识别。
- 检测是否点击过页面元素;
- 滚动页面是否自然;
- 鼠标移动轨迹是否有“人味”。
通过自动化浏览器(如Puppeteer/Selenium)模拟真实用户操作,可有效绕过行为验证机制,如点击、滑动、滚动等。
再配合动态代理线路,在请求过程中不断变更出口IP,即可实现行为+身份双重伪装。
4. 设置合理的访问策略
频繁请求、集中IP、固定时间都会触发封锁。要构建:
- 分布式调度系统,打散请求来源;
- 设置随机间隔、限速;
- 并发采集任务错峰执行。
5、验证码识别与打码
很多网站在检测到可疑行为后会弹出图形验证码、滑块、文字点选等:
- 接入打码平台(如 2Captcha、AntiCaptcha);
- 使用 AI 模型自动识别验证码(适合规模较大的团队);
- 有时结合 IP 策略和行为模拟,可避免触发验证码。
对于大多数AI项目来说,模型能力的上限,往往取决于数据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数据采集虽然看似是工程问题,实则是资源调度、身份管理与反侦查技术的综合战场。
如果你正在为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频繁封禁、低效率、地域限制而头痛,希望这篇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