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结构深刻变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新能源高比例并网、用电负荷的多元化与电网形态的复杂化,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极高要求。作为驱动电网智能化升级与精益化管理的关键技术代表,华盛昌在AI电力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并推出 AI-7760 智能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凭借垂直领域大模型技术与多维度智能决策能力,成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器。
01
AI-7760在电网端的四大应用案例
电网安全监控与故障定位:提升主动防御能力
电网运行中瞬态故障(电压暂降/骤升、中断、谐波激增)易引发连锁反应导致设备损坏或大范围停电,且传统监测难以及时精确定位。AI-7760通过高采样率同步测量与DeepSeek-RAG行业知识图谱,可实时捕获并分析瞬稳态事件(如谐波畸变、电压闪变),精确标记时间相位信息,通过波形分析定位故障源(如线路短路、涌流冲击),缩短故障诊断周期,提升电网主动防御能力。例如,在某光伏电站中,AI-7760可检测到因逆变器老化引发的谐波超标,可极速生成诊断报告并定位故障群组,而传统人工分析需数小时。
电能质量评估与合规性管理:明晰责任归属
电网公司需确保供电质量符合国标/国际标准(如电压偏差、谐波THD、闪变、不平衡度)及合同要求,缺乏精准数据则难以证明合规或追溯责任。AI-7760 基于IEC 61000-4-30 A级标准设计,深度融合行业知识图谱(含标准文档、学术论文等),可自动生成符合 IEC 61000-4-30 Class A格式的权威报告,计算统计指标,同步标记责任边界特征,为其提供权威合规证明,并支撑精准治理方案。例如,针对工业区电压闪变问题,AI-7760可连续监测并自动生成IEC格式报告,证实电网侧是否符合限值或受用户侧设备影响等问题,辅助解决供用电双方责任纠纷。
电网规划与优化支持:辅助精准决策
电网扩容、改造或接入新负荷(尤其大型非线性负荷如电弧炉、数据中心)前,需准确评估现有裕量及预测新接入影响(谐波注入、电压波动),避免盲目投资导致设备过载或电能恶化。AI-7760通过长期基线监测,结合多AI智能体协同分析历史数据与实时负荷特性,可预测新设备接入影响,为设备准入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部分城市地铁扩建项目中,AI-7760可监测电网谐波,并模拟预测牵引系统接入后的谐波超限,辅助相关改造决策。
新能源并网与运行监控:保障安全友好并网
风电、光伏等分布式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及变流器特性易导致并网点电压波动/闪变、宽频谐波、三相不平衡,威胁电网稳定和邻近用户供电质量。AI-7760 可在新能源场站并网点(PCC)实现高精度参数监测(波动、谐波、不平衡),加上其 AI决策能力,动态评估并网合规性(如低穿/高穿能力、谐波限值),验证治理设备(SVG/APF)效能,并通过 RAG技术实时调取行业导则优化控制策略,确保新能源安全友好并网。例如,在分布式光伏项目中,AI-7760可实时捕捉光照突变引发的电压波动,动态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减少弃光率。
02
AI-7760的核心技术优势
垂直领域大模型+RAG技术:
知识图谱,显著提升了通用AI模型在专业场景下的精准度,支持从“数据记录”到“决策预言”的跨越。
多AI智能体协同:
集成监测、分析、决策、执行等模块,实现全链路闭环管理,覆盖光伏发电场从设备级到系统级的复杂需求。
高效决策闭环:
基于实时数据与边缘计算技术,支持秒级响应,满足光伏电站对高时效性运维的需求。
03
华盛昌未来的展望
技术融合范式:大模型+专业知识的双向赋能
以AI-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为标杆,华盛昌已验证“垂直领域大模型+RAG知识图谱”的融合价值。通过DeepSeek大模型对电力、医疗等行业的专业知识进行结构化整合,产品从“数据记录”跃迁至“智能决策”,实现“传感-认知-决策”闭环。这一技术范式将持续渗透至全产品线,推动血压计、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及环境检测仪器的智能化重构。
产业变革使命:重塑中国精密测量的全球坐标
在电子测量仪器国产化浪潮中(根据普华有策数据显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22.9亿元),华盛昌的AI战略直指国际技术壁垒的突破。通过持续投入AI芯片、高精度传感器与自适应算法的研发,公司致力于将中国标准嵌入全球工业测量体系,从技术创新者成为智能测量的引领者。
结语
华盛昌AI-7760以垂直大模型+RAG技术智能重构电能质量管理,实现秒级故障定位、合规评估、电网优化及新能源并网监控,赋能电网安全高效运行。从感知到决策的技术跃迁,不仅筑牢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基座,更以核心硬科技突破国际壁垒,引领中国智能测量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