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写会议纪要只能等会议结束后,对着录音一点点扒文字?
其实现在用AI,开会的时候纪要就自动生成了,根本不用会后加班。
传统写纪要多费劲?我见过最多的,2小时会议,整理纪要花3小时,还总漏重点、格式乱,改来改去返工三四次。
但用AI就不一样了,它能实时转写会议内容,智能分析重点,自动生成标准纪要,团队还能一起在线改,效率至少提15倍。这可不是瞎说,有数据的:传统方法写纪要平均耗时120分钟,错误率15%;用听脑AI平均8分钟,错误率2%,某互联网公司用了3个月,会议纪要返工率从40%降到5%,待办事项跟进完成率从60%提到92%。
具体怎么用?分三步走,特别简单。
第二步,智能分析。转写的同时,AI没闲着,在干两件事:
一是标重点,用【】把关键内容括起来,比如【决策:Q3用户调研预算50万】【问题:现有技术团队人手不足】;
二是提待办,自动生成“行动项列表”,谁负责、什么时候干完,都标得清清楚楚,比如“行动项1:李四,3月15日前提交小范围测试方案,deadline:3.15”。
第三步,自动生成。会议结束时,直接点“生成纪要”,不用等,10秒钟出初稿。打开看看,该有的都有:会议主题、时间、参会人、议程(按你们开会的顺序排的)、重点内容(就是AI标【】的那些)、待办事项(带责任人的列表),连格式都是对齐的,标题黑体、内容宋体,行距28,不用你调字体改格式,直接能用。
光会基础操作还不够,教你5个独家技巧,效率再提一截。
第三个,版本对比。多人改纪要最容易乱,谁改了哪段不知道。用听脑AI就不怕,点顶部“版本历史”,能看到每个人的修改记录,“王五 14:30 修改了行动项2的deadline”“赵六 14:35 补充了资源需求细节”,清清楚楚,还能一键回滚到任意版本,误删了也能找回来。
第四个,跨语言转写。有外籍同事?在“设置”→“语言”里选“中英双语”,AI会实时把中文转英文、英文转中文,纪要直接出双语版本,不用单独找翻译,省得
开会时鸡同鸭讲,记下来的内容还得重新翻译。
第五个,待办同步。生成纪要后,点“同步到OA”,待办事项会自动同步到你们公司的OA系统(钉钉、企业微信都行,提前在“集成设置”里连好),责任人会收到提醒,不用你一个个去催,系统自动跟踪进度,谁没干完一看就知道。
你们可能会问,这工具真有那么好用?常见问题我提前想到了,一个个说。
第二个,多人同时编辑会打架吗?不会,AI有实时同步功能,你在改第三段,同事在改第五段,页面右侧会显示“XX正在编辑第5段”,你改的内容他秒看到,他改的你也能实时刷新,不会出现“你覆盖我内容”的情况。
第三个,纪要格式能自己调吗?能,生成初稿后,直接在编辑器里删字、加内容,字体、颜色、行距随便改,改完点“保存”,自动存到“我的纪要”里,不用另存文件,下次打开还是你改后的样子。
第四个,能导出什么格式?支持Word、PDF、Markdown,要发邮件就导Word,要存档就导PDF,开发团队用Markdown也能导,点“导出”选格式,直接发送,不用转换格式。
第五个,远程团队怎么用?海外同事有时差,不能实时参会?提前让他在“团队成员”里设“只读权限”,会议结束后AI自动把纪要推到他账号里,他打开就能看,有意见直接点“评论”@你,你马上收到提醒,不用等他睡醒发邮件。
最后说下AI的协作功能,这才是真正帮团队提效的关键。团队实时编辑不用多说了,重点是权限管理特别灵活。
你可以给不同人设不同权限:实习生刚来,设“只读”,只能看不能改;核心成员设“编辑”,能改内容;客户或供应商,设“批注”,只能提意见不能改原文,防止乱改关键决策。版本控制也做得好,每次修改自动存版本,标着修改人和时间,就算误删了重要内容,点“历史版本”回滚到上一版就行,不怕丢文件。
评论反馈也方便,选中某段内容点“评论”,输入“这里的预算数字不对,应该是180万”,@财务李四,他手机会收到提醒,直接在评论区回复“已核实,确实是180万,已修正”,不用单独发微信打电话。
跨部门协作时这功能更有用。
比如你们开创新突破会议,市场部、技术部、产品部都得参加,以前各记各的,会后汇总又乱又慢。现在用听脑AI,市场部同事在纪要里填“用户调研需求”,技术部填“技术实现难点”,产品部填“原型交付时间”,所有人填的内容实时更新到同一份纪要里,进度看得见,不用一遍遍催“你那边写好了没”。
远程团队更别说了,有公司用它跟海外分公司开会,纽约同事凌晨开会,北京同事白天看纪要,直接在里面批注“这里的创新方向不符合国内用户习惯,建议调整”,纽约同事醒了就能看到,马上讨论,效率比之前发邮件快3倍。
AI撰写创新会议纪要的妙处,远非节省时间这般简单。它如同一位思维缜密的数字秘书,彻底根治了传统纪要"记录疏漏、逻辑混乱、修改困难、推进乏力"的顽疾。试想,过去人工记录需耗费两小时精心雕琢,如今仅需品一盏茶的功夫;错误率更是从令人蹙眉的15%骤降至近乎完美的2%。某新能源企业半年的实践数据尤为亮眼:会议沟通成本锐减六成,团队得以将宝贵的时间尽数倾注于真正的创新沃土,让智慧之花在效率的春风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