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暖人心 细节见真情
在医院这片充满爱与责任的天地里,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老年医学科用智慧破解难题,用真心温暖岁月。那些为银发群体量身定制的服务,像夜空里的星辰,虽微弱却持续闪烁,不仅照亮了老人们的就医路,也照见了医疗服务最本真的温度——让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让每段岁月都能从容安宁。
深夜里的隐形守护
夜幕低垂,第一医院南院老年医学科的病房里,柔和的光线随着护士的身影轻轻流动。这是夜班护士们雷打不动的两小时一次查房。
凌晨一点,护士刘璐胸前的巡视灯透出柔和的光,她轻轻推开病房门,借着微光查看李奶奶的呼吸是否平稳,掖了掖被角;凌晨三点,她又准时出现在王大爷床前,摸了摸他的额头,确认没有发烧迹象。这盏小巧的胸前巡视灯,光线刚好能看清老人的面色,方便护士填写夜间巡视记录,不会像手电筒那样刺醒熟睡的患者,被老人们亲切地叫做“月光灯”。
“小刘护士来查房,我都没啥感觉,就像家里人悄悄来看一眼似的。”李奶奶说,以前护士用手电筒查房,强光扫过眼睛,她总要醒好一会儿,现在有了“月光灯”,两小时一次的查房成了“隐形的守护”,反而睡得更沉了。
深夜的走廊里,另一盏灯正默默传递着安心。85岁的陈爷爷忽然觉得心慌,一旁陪护的儿子陈先生在走廊尽头10号病房门口看到一盏暖黄色的灯。他快步走到10号病房门口,果然看到值班护士岳杨正在为患者量血压。这盏被老人们称为“指路星”的磁吸定位灯,成了家属们夜里找护士的“精准导航”。
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家属的焦虑往往比患者更甚。为此,科室特意配置了磁吸定位灯,护士进入哪个病房,便会把灯吸在对应门口墙上,让家属能第一时间找到人,大大缩短了求助响应的时间。“以前老爷子夜里不舒服,赶上护士查房不知道在哪个房间,有时候急得就得喊两声。现在看灯在哪儿,就知道人在哪儿了。”陈先生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家属的心声。
细节里的温情关怀
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关怀,远不止于两盏灯。在老年医学科的走廊墙上,一张贴满药盒的“口服药指南表”同样透着巧思。护士们把常用药的原包装贴在展板上,旁边用彩色笔写着贴心提示:降压类、降糖类、利尿类、缓泻类……各类别清晰的写着常规用量及注意事项。76岁的赵爷爷有轻度认知障碍,总是记不清用药量。如今,他只要是在走廊溜达,就能看见熟悉的药盒,一顺手便能再次“复习”一下服药计量。
患者反映记不住病房号,科室便贴心地在每个病房门上张贴带有不同温馨字眼的图案,并配上鼓励话语。这些独特标识成了老人们辨认病房的“小暗号”,看着“心想事成”“生活满分甜”的门牌,老人住院的孤单与不安淡了,就连康复的脚步也都跟着轻快了些。
科室主任刘庶珠常对医护团队这样说:“老人们最怕的不是病痛,而是被忽视、被遗忘。只要我们多一分细心与创新,老人就能少一分担心、多一分安心。”如今,这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温暖已融入南院老年医学科的日常,成为医患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来源丨宣传科 刘畅
责编丨施旋
审定丨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