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不干胶标签色彩变化的八种常见原因分析
不干胶标签在印刷和使用过程中,色彩既可能变深,也可能变淡。优质的印刷品应当保持整批产品墨色深浅一致、色彩鲜艳,且符合样张的色相标准。影响印刷品色彩变化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油墨耐光性导致的变色和褪色
在日光照射下,所有油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色彩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褪色现象:紫外线作用下,油墨逐渐失去原有鲜艳色泽,颜色变浅呈灰白色。其中浅色油墨及四色套印中的黄、红色褪色较快,青、黑色相对较慢。
变色现象:与褪色相反,某些油墨在日光作用下颜色会变得更深暗,且发生色相偏移。
二、油墨乳化对色彩的影响
胶印工艺中,润版液的使用不可避免会导致油墨乳化。乳化后的油墨色泽会暂时减淡,待水分蒸发后可恢复原色。但若乳化过度,特别是在不同乳化程度的色墨混合时,会出现明显的色彩偏差。
三、纸张特性对印刷效果的影响
表面平滑度:平滑度差的纸张需要更大印刷压力,易导致印迹铺展。如铜版纸与新闻纸的印刷效果差异明显。
吸收性:疏松纸张会吸收过多油墨连接料,甚至颜料颗粒,降低印迹饱和度。需适当增加墨层厚度,但要注意控制铺展现象。
四、纸张渗透性的影响
高渗透性纸张会使墨层减薄,部分颜料渗入纸内,导致色彩变淡。使用粗糙纸张配合高流动性油墨时需特别注意此问题。
五、颜料耐热性的影响
氧化结膜干燥过程中,若热量积聚会导致不耐热颜料变色。如金墨易失去光泽。印刷品堆放过厚时,中间部位因散热不良更易出现变色。
六、干燥剂的影响
红燥油:适用于深色油墨(青、黑、紫),但会使浅色冷调油墨(淡黄、翠绿等)产生色偏。
白燥油:干燥后呈淡棕色,过量使用会使印迹偏黄。
七、耐碱性对色彩的影响
多数无机颜料耐碱性较差,如中蓝遇碱褪色,中黄变红。
印金、电化铝箔遇碱会失去光泽,呈现古黄色。
包装碱性产品(如洗涤剂)时,应选用孔雀蓝等耐碱油墨。
八、储存使用中的变色因素
纸张因素:含木质素多的纸张(如新闻纸)易发黄变脆。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阳光、风雨、高温环境下,颜料会发生褪色或变色。
为保障印刷品质量,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选用耐光、耐热性能优良的油墨
严格控制印刷工艺参数
根据纸张特性调整油墨配方
注意储存环境的温湿度控制
特殊用途产品需进行耐候性测试
通过系统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可有效提升不干胶标签的色彩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