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3MN是一种氮强化型奥氏体不锈钢铸造材料,隶属于美国ASTM A351标准体系,对应UNS编号为J92800(铸造版)或S31653(锻造版)。其核心特性在于通过添加氮(N)元素优化了316系列不锈钢的耐蚀性和机械性能,成为海洋工程、化工设备等强腐蚀环境中的理想选择。在国际标准中,它等同于国标022Cr17Ni12Mo2N、欧标X2CrNiMoN17-13-3等,具有全球通用的材料认证基础。
2. 化学成分与合金设计CF3MN的化学成分设计以低碳(≤0.03% C)和高钼(2-3% Mo)为特征,主要包含:
- 铬(Cr)(17-21%):形成钝化膜,提供基础耐蚀性;
- 镍(Ni)(9-13%):稳定奥氏体相,增强韧性和延展性;
- 钼(Mo)(2-3%):显著提升抗氯离子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
- 氮(N)(0.1-0.3%):通过固溶强化提高强度,同时抑制碳化物析出,改善耐晶间腐蚀性能。
这种配比使其在保持奥氏体不锈钢良好焊接性的同时,耐蚀性优于普通316L,尤其在含氯介质(如海水、盐雾)中表现突出。
3. 机械与物理性能CF3MN的典型机械性能包括:
- 抗拉强度≥550 MPa,屈服强度≥245 MPa,延伸率≥40%,兼具高强度和优异塑性;
- 硬度约217 HBW(固溶态),可通过冷加工进一步提高;
- 低温韧性优异,适用于-196℃至300℃的工作温度范围;
- 物理特性:密度8.04 g/cm³,热导率16.5 W/(m·K),线胀系数15×10⁻⁶/K(20-100℃),无磁性。
其性能优势源于氮元素的固溶强化和钼的耐蚀协同作用,使其在高压、高腐蚀复合工况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性。
4. 耐腐蚀性能CF3MN的耐蚀性覆盖以下场景:
- 氯化物环境:如海水淡化设备、船舶泵阀,抗点蚀能力显著优于不含钼的304系列;
- 酸性介质:耐硫酸、磷酸及有机酸腐蚀,适用于化工反应釜、管道;
- 晶间腐蚀抵抗:低碳+氮的组合有效抑制焊接或高温下的碳化物析出,避免晶界贫铬。
此外,其耐敏化态晶间腐蚀性能优于传统316L,适合需要多次焊接的大型结构件。
5. 制造与加工工艺- 铸造工艺:采用电炉熔炼+精密铸造(如失蜡法),确保复杂铸件(如泵体、阀门)的尺寸精度;
- 热处理:需进行固溶处理(1010-1150℃快冷),消除铸造应力并均匀化组织;
- 焊接性:推荐使用镍基焊丝(如ERNiCrMo-3),需控制热输入以避免热影响区性能下降;
- 机加工:固溶态下切削性能尚可,但硬化后需采用磨削或特种刀具。
- 海洋工程:海水泵、脱盐装置部件,抵抗盐雾和微生物腐蚀;
- 化工设备:硫酸储罐、制药反应器,耐受混合酸腐蚀;
- 能源行业:核电站冷却系统管道,满足高洁净度和耐蚀双重要求;
- 食品医药:高卫生标准管道,因低碳特性符合FDA认证。
其他材料规格切割和定制生产
230m07
530m40
605m36
606m36
635m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