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技术集群亮相**
在3.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华为农业物联网系统与山西农科院联合开发的"旱作农业智能决策平台"成为焦点。该系统通过部署在田间的土壤墒情监测仪、气象站和作物生长摄像机,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分析,能为农户提供精确到亩的灌溉建议。现场演示显示,在晋中榆次区的试验田中,该技术使玉米种植节水达35%,产量反而提升12%。中国某大学教授团队带来的"根系靶向灌溉技术"则突破了传统灌溉模式,利用微型传感器追踪作物根系分布,实现水肥的立体精准输送,特别适合山西常见的丘陵地形。
**节水设备创新成果丰硕**
山东某节水科技公司展出的"太阳能智能滴灌系统"引起广泛关注。该系统采用折叠式光伏板供电,配合新型压力补偿滴头,可在0.2个大气压的低压条件下稳定运行,解决了山区电力供应不足的难题。山西本土企业研发的"可降解渗灌带"采用玉米淀粉基材料制成,使用寿命结束后能自然降解,避免了传统塑料管带的白色污染。据测算,这项创新能使每亩设施农业的灌溉成本降低200元左右。在微灌技术展区,来自以色列的耐特菲姆公司展示了第五代智能过滤系统,其自清洁功能可将泥沙含量高达8%的黄河水直接转化为滴灌用水,为山西沿黄灌区提供了新解决方案。
**政产学研协同推进**
开幕式上,山西省相关部门发布了《智慧节水灌溉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将建成20个省级数字灌溉示范区,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5万台套。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与太原理工大学签约共建"黄土高原节水技术实验室",重点攻关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农业大学联合20家合作社成立的"智慧灌溉服务联盟",将建立覆盖全省的远程诊断平台,通过手机APP为小农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援。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有效解决了先进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田间实测验证技术实效**
博览会特别设置户外展区,在太原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实地演示。大疆农业无人机T50搭载多光谱传感器,仅用15分钟就完成200亩麦田的墒情扫描,生成的处方图直接指导变量灌溉机作业。中国水科院展示的"土壤水库"技术,通过改良耕作层结构,使每立方米土壤蓄水能力提升至400升,在忻州试验点实现了谷子全生育期不灌溉仍获丰收的突破。来自运城的枣农王某告诉记者:"去年试用智能灌溉控制器后,300亩枣园节水4万吨,枣子糖度还提高了2度,今年准备全面升级系统。"
**国际视角下的技术融合**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指出,山西在旱作农业领域的创新为全球半干旱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带来的"植物生理监测系统",通过茎流计实时判断作物缺水状态,与山西本土的集雨技术结合后,在吕梁山区创造出"主动抗旱"新模式。日本株式会社久保田则分享了其在水稻节水栽培方面的经验,其开发的间歇灌溉算法经本地化改造后,已在晋南稻区试验成功,节水率达40%以上。
**金融保险赋能技术推广**
针对智慧农业设备投入大的痛点,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推出"节水贷"专项产品,提供最长5年、利率优惠2个点的设备融资服务。人保财险创新开发"灌溉效果保险",投保田块如因智能系统故障导致减产,最高可获800元/亩的赔付。这种"技术+金融+保险"的打包方案,极大降低了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据统计,展会首日即有47家新型经营主体签署了设备采购意向书,总金额超过3000万元。
**青年创业力量涌现**
博览会特设"新农人创新展区",90后创业者张某团队的"灌溉机器人"项目获得多家投资机构青睐。这种搭载AI视觉系统的移动式灌溉设备,可自主识别作物缺水症状,在太原市清徐县葡萄园试用期间,节水效益比固定式系统再提升15%。山西农业大学在校生组成的"智灌先锋"团队,开发出基于区块链的水权交易平台,已帮助临汾市5个村庄完成12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余缺调剂。
**技术标准体系加速完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展会期间发布了《智慧灌溉系统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数据采集精度、控制响应时间等18项关键技术指标。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则公布了《智能灌溉终端设备通用技术要求》地方标准,对设备的防尘防水等级、通信协议等作出统一规定。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将有效规范快速发展的智慧灌溉市场。
**节水文化培育长效机制**
除技术展示外,博览会还特别强调节水意识的普及。山西省某部门启动"百万农民手机培训计划",通过短视频平台推送节水技术课程;山西省领导组织的"智慧灌溉科普大篷车"将巡回100个乡镇,用VR设备让农民沉浸式体验技术效果。这种"硬技术+软文化"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重塑黄土高原传统的灌溉观念。
随着闭幕式的举行,本届博览会共达成合作意向金额5.6亿元,发布新技术新产品217项。参展商和观众普遍认为,在气候变化加剧和粮食安全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山西探索的智慧节水路径,不仅为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找到突破口,更为全球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在高峰论坛上所言:"当最古老的农耕文明遇上最前沿的数字技术,必将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这场农业科技盛宴展现的创新活力,正悄然改变着黄土高原千百年来的耕作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详询组委会郑丽178,,,(叁捌叁六);;;3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