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揭阳东湖书院青瓦回廊间,传来孩子们清脆的叫声——“看!我的无人机飞起来了!”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协科创实践队正用无人机科普,为乡村孩子开启一场“书院里的科技体验”。
图为团队指导老师发言
乡音里的“通语桥”,先让沟通无距离
活动伊始,用儿歌、绕口令点燃课堂:“‘四是四,十是十’,谁能念得最标准?”孩子们争先恐后举手,有的捏着嗓子学,有的挠头笑,书院里飘着清脆的普通话。
图为小朋友回答屏幕问题
安全课变“情景剧”,做“飞行小卫士”
“无人机不能对着人飞,要远离电线杆!”团队用动画短片模拟“无人机撞树”场景,孩子们瞪大眼睛,安全知识变成了“儿童口诀”,牢牢记在小脑袋里。
科技讲解藏“乡村故事”,让好奇更接地气
“这是无人机的‘眼睛’——摄像头,能帮农民伯伯看农田有没有虫;这是‘翅膀’——螺旋桨,能让它飞到田埂上。”当得知无人机能“帮奶奶浇菜”,孩子们眼里亮了:“我以后要造更大的无人机,让奶奶不用弯腰!”科技不再是“玩具”,变成了“能帮家里干活的好帮手”。
拼装飞行乐翻院,小手动起来“造梦想”
孩子们分成小组,零散零件变成“小飞机”。“3、2、1——起飞!”当孩子们握着遥控器让无人机晃晃悠悠升空,有的跟着跑,有的捂住眼睛又偷偷看,笑声把书院的阳光都震得“叮叮当当”。
图为小朋友组装无人机
种子埋进童心,期待未来“发芽”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捧着自己组装的无人机,不肯放下,满是期待。古书院里的“科技飞梦”,正随着无人机的螺旋桨,飞向更远的天空——那是乡村孩子的好奇,是青春实践的力量,更是“百千万工程”里最鲜活的注脚。
图为活动结束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