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的某一天,位于北极圈附近的一个偏远村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种神秘的碟形飞行器,形态诡异且令人费解。令人惊讶的是,这个神秘的飞行物似乎与村庄内的迪克森小屋紧密相关。夜幕降临时,迪克森小屋不仅被一种强大而令人心生畏惧的场域所笼罩,还散发出一种奇异且无法用科学解释的光芒,这光芒被当地人称作极光。据传,这一异常现象与前苏联一项极为机密的实验密切相关。该实验通过扭曲时间线,疑似能够窥视过去与未来,同时还尝试与高维生物建立某种联系。那么,这究竟是一项怎样的神秘实验呢?
上世纪,前苏联曾出现过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天体物理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极富创新性的理论:时间本身是一个永恒存在的实体,它既不会因人类的经历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未来尚未发生而不存在。换句话说,他认为,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和未来尚未到来的时刻,其实都在某个特殊空间中被完整地保存着。基于这一设想,他推断如果现实中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那么它必定承载着完整且持续流动的信息能量。沿着这个理论展开研究,他和其他科学家发现,这些信息能量流不仅能够被捕捉和吸收,还能够被反射和聚焦。
这位提出实验设想的神秘天体物理学家便是尼古拉·科济列夫,他所构思的实验也因此被称为“科济列夫镜实验”。顾名思义,这个实验与一种特殊的“镜子”密不可分。不同于普通的镜子,科济列夫镜采用了反射率极高的铝材质制成,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捕捉和聚焦能量。上世纪80年代,科济列夫在秘密环境中开展这项实验,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令众人震惊的是,他在实验期间意外离世。科济列夫去世之后,这项实验陷入了长时间的停滞,直到后来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家重新认同他的理论,并决定重启这项充满争议的实验。
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科学家们基于科济列夫当初的实验数据,研发出了一种特殊的设备,称之为“科济列夫反射镜”。随后,他们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地区设立了实验测试点,动员了五千余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实验设备也被设计成多种不同形态,有垂直的铝制圆柱体,也有螺旋形铝制装置。不同的形状对应着不同的实验目的,最终选用何种形态完全依赖于具体的研究目标。各项准备就绪后,实验基地最终确定了两个核心点:新西伯利亚和靠近北极的迪克森。新西伯利亚安装了第一个装置,而第二个装置则被搬迁至极地迪克森。
迪克森之所以选为实验基地,正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靠近北极,周围环境蕴含的能量极为特殊,超出了常人认知的范围。科学家们寄望借助北极特有的能量场,进一步激发实验装置的潜力。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当科济列夫镜在迪克森被启动后,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怪异现象。
1990年12月24日,科学家们在迪克森小屋正式启动了科济列夫镜实验。他们在铝制的镜子装置上刻画了三个古老的符号,分别代表“过去”、“现在”与“未来”。随后,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将铝制装置戴在头上,进入实验状态。实验最初进展顺利,然而,不知从哪一刻起,镜子装置周围突然出现了一个强大且令人毛骨悚然的能量场。实验人员纷纷反映,靠近镜子时,内心会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感所笼罩,强烈到无法自控;一旦远离,恐惧感便完全消散。
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观察到,实验启动后,村庄上空经常有神秘的碟形飞行物盘旋。这些飞行器每次实验开启时都会出现,且静静悬浮于村庄上空;而当实验关闭时,它们则迅速离开,拖出一道长长的尾迹。科学家们对于这些飞行物的身份和来源感到困惑不已。与此同时,镜子内部空间开始散发出一种无法用常理解释的光芒,这道光芒逐渐扩散,最终在迪克森上空形成了奇异而绚丽的极光景象。这种景象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只有参与实验的科学家知道,这一切是因为镜子装置上的符号激活了地球信息场的反应。
那么,为什么科学家手中的镜子会如此神奇?实验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科学家们最终是否成功解开了时间的秘密?事实证明,这面镜子之所以不同凡响,是因为它能让人窥见常人无法看到的维度与信息。早在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镜子就已经被当作科学的“利器”。力学大师阿基米德曾用无数普通的小镜子组成一面巨大的凹面镜,将其对准罗马军队的船只,最终隔空点燃了敌船。凹面镜的巨大能量聚集效应正是由此开始。
这种聚光与能量集中的原理,不仅催生了现代望远镜和太阳能电池板,也为人们提供了透视时间的理论基础。在魔术师和神秘学者眼中,凹面镜甚至被认为可以增强人的透视能力,有时还能通过它窥视过去、现在和未来。13世纪的科学先驱罗杰·培根曾预言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他更曾留下神秘语句:“我从凹面镜中看见。”不少学者认为,他的预言与对凹面镜的观察密不可分。这些历史事实和理论为科济列夫的实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家重启实验后,在迪克森小屋安装了所需设备,实验者坐进科济列夫镜内。实验方法简单而神秘:实验者通过科济列夫镜将圆形符号发送到全球各地的试验点,接受者则尝试接收这些符号。科学家们选用了来自77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标志和符号作为信息媒介。在实验开始前,实验者被赋予3至5个符号,任务是将这些符号以思想形式发送出去,而接受者则事先对内容一无所知,唯一任务是准确反馈所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者也并不知道具体接受者身份。
在几乎排除了任何私下串通的情况下,全球12个国家的接收者成功准确地反馈了来自迪克森和新西伯利亚两地发出的符号信息,正确率高达95%。这一结果震惊了众多未参与实验的科学家,使他们认识到科济列夫镜实验的非凡潜力。此后,更多国家的科学家加入了这项跨越时空的信息交流研究。
为了验证科济列夫镜能否探知过去,科学家将特定符号发送到距离400公里外的小镇,接受者是一群分散的孩子。实验结束后,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许多孩子脑海中浮现出了63号符号所代表的传统北方帐篷的形象。其中一个孩子甚至绘制出了昔日萨满国在河上进行祭祀的场景,而这些孩子正是萨满国的后代。通过科济列夫镜,古老的过去仿佛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得以复现,这一发现令所有参与者欣喜若狂。既然能够回溯过去,是否也能预知未来?许多人相信罗杰·培根的精准预言正是这一实验效应的体现。
据实验者描述,坐在科济列夫镜中时,感受与现实截然不同。有时他们仿佛穿越时空,有时又感觉自己被某种神秘力量注视着。结合迪克森小屋上空出现的神秘飞行物及极光扭曲现象,有人推测,当实验引起时间线扭曲时,某些高维空间的生物感知到了威胁,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与实验参与者沟通,甚至发出警告。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纪录片《时光机器——科济列夫镜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