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
7月25日下午,2025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对接会在青岛举办。活动以“智启新元 创见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主题分享、产业链图谱发布、项目路演、闭门对接等形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构建“青岛智造”新生态。
院士领衔,共探人工智能技术前沿
当前,青岛正以人工智能为支点,全面激活新质生产力,而人工智能产业的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顶尖智慧的领航。本场对接会集结了破解技术堵点的“最强大脑”——以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携前沿技术成果与产业洞察而来,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注入“源头活水”。
活动现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以《具身智能连接物理世界造福人类》为主题,剖析了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从虚拟信息世界迈向物理交互的关键突破,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落地千行百业,替代蓝领重复劳动,以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物理世界刚需场景的智能化变革,最终实现“机器为人服务”的普惠愿景。
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学者接续传递实践智慧,现场,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昌元以《中国机械总院青岛分院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为题,从实际案例出发,展现了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攻关的“落地经验”;华东师范大学魏宪教授聚焦《视觉语言导航:从结构化环境到非结构化越野环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为了解视觉语言导航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打开了新的视角;河海大学张剑华教授则带来《多模态相机融合的泳池防溺水系统》,将 AI 技术与民生场景结合,用“科技温度”诠释了人工智能的多元价值。
从院士的前沿理论到专家的落地成果,这场思想盛宴不仅碰撞出破解技术堵点的“智慧火花”,更搭建起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贯通桥梁,让人工智能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入青岛产业生态的血脉之中。
技术赋能,勾勒“青岛智造”新图景
在青岛当下重点发展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是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之一。根据《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
活动现场,《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行动倡议》发布,并启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行动计划,青岛将围绕生物医药、光伏、电力等三条产业链,邀请国内垂类大模型企业来青对接交流。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青岛奥斯特电驱动设备有限公司、昆山华恒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铽罗(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四位嘉宾,分别带来人工智能+成果推介。这些企业的创新实践不仅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多元化应用,更展现了青岛在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显著成效。
在“青岛智造·机器人矩阵”展区,产业融合趋势得到了直观展现。协作机器人展示的精密零件抓取技术,体现了人工智能在微观操作层面的突破;特种机器人在模拟电力巡检中的表现,展示了其在高危环境中的应用潜力;国产高精度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亮相,则彰显了青岛在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突破,共同构成了一幅“青岛智造”的立体图景。
政企协同,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和资本注入是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活动特别设置项目闭门对接会,其核心价值正是让政策导向与企业需求在同一频率共振,推动“链”上资源真正实现固链有保障、融链有活力、建链有方向。
当前,青岛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形成“一核两翼多点”的发展格局。作为 “一核” 的崂山区,聚集大量人工智能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较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青岛高科园管委现场介绍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情况;作为“两翼”之一的西海岸新区,现场介绍西海岸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与机遇;青岛高新区介绍其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和创新生态构建,青岛海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介绍市南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此外,灵犀科技现场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对产业背景、支持政策、空间布局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行业特点分别提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了“数据支持”。
区市政策推介共同呈现覆盖创新研发、场景应用、产业转化的完整生态,企业路演环节则将全国优质创新资源引入青岛产业视野。人加智能机器人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携其自主研发的“通用机器人劳动力解决方案”亮相,引发现场企业关注;北京燕心科技有限公司详细介绍了通用智能机器人大脑系统,灵活适配多场景的AI决策能力成为活动焦点之一。现场对接交流环节,来自上海、苏州、武汉等地的企业代表先后聚焦技术合作、场景开放、资本对接等议题展开互动。
据了解,去年以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紧密联系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常态化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行动,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先后举办近30场产业链专场对接会,编制17篇产业链图谱,吸引150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参会交流,其中外地企业600余家。
下一步,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工作部署要求,联合牵头部门、区市及链主企业,常态化举办产业链对接活动。力争把常态化行动与全市产业布局、重点活动及链主企业诉求紧密结合,大力吸引创投基金和国企战略投资机构,以投资为抓手推动项目招引,实现要素资源与产业发展高效衔接。同步健全常态化协同机制,强化项目全周期跟踪管理,全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向纵深发展,确保取得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