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于山
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最想去哪个朝代?最想去哪个地方?最想见哪位历史人物?
今年6月以来,“时空记者”穿越古代战场的短视频不断出现,这是一类用AI制作的内容:一位虚拟人回到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拿着自拍杆,以类似记者的角色进行现场解说,战争场面宏大壮观,人物表情细腻生动,仿佛身临其境。
穿越一直是热门的创作题材。虽然从科学的角度看,穿越还不能真正实现,但始终是人类的梦想,随着AI技术的越来越成熟,人工智能正在帮助人类做更多的穿越梦。
拿着自拍杆 奔走在赤壁战场
“我就在赤壁之战的核心战场,他们真的用了火攻!”这是一段30秒左右的短视频,一名虚拟女子拿着自拍杆,在一个燃烧着熊熊烈火的战场狂奔,她所在的船,火势更大,船上的人显得很慌乱,有人跳入江中。她语速很快,却不失冷静,有条不紊地解说着。
这是一段“时空记者”穿越到赤壁战场的视频内容,今年6月至今,类似题材的AIGC短视频内容突然火了:现代人重返历史现场,或是狂奔在赤壁之战的烈焰中,或是亲历玄武门之变的刀光剑影,又或是在长坂坡,一边和赵子龙并驾齐驱,一边进行口播报道。
“时空记者”穿越历史战场。“哈喽TERRY”供图
AIGC指人工智能技术(AI)生产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创作方式,和专家生产内容(PGC)、用户生产内容(UGC)同为内容创作模式。通过AI创作的“时空记者”视频,时间从30秒到1分多钟不等,出镜的虚拟人可以是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可以讲普通话,也可能讲英语,但都是举着自拍杆重现历史现场。这类视频也催生了一批专门生产此类内容的视频号。
接近大片的视听效果,让网友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留言评论不少:“古代战地记者第一人。”有网友代入其中,在一个主题为穿越到“木牛流马”现场的视频下,有人这样留言:“请务必转告丞相,不能让马谡去守街亭,上方谷要下雨,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江油必囤重兵。”还有人点题:“回到九子夺嫡的晚上,看看康熙到底传位给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教授沈华清说,穿越题材在时间跨度上形成了一种落差感,引起大众的兴趣,有利于传播。
衢州二中历史老师、衢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胡欣红认为,这样的历史题材短视频比较生动形象,虽然每段视频时间并不长,但也能了解历史的大体情况,对于了解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近20年来,穿越题材出过不少爆款,《寻秦记》《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太子妃升职记》《庆余年》……从小说到影视改编,从权谋宫斗到喜剧搞笑,从大屏到小屏,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热度,这种热度还延伸到线下,孕育了各种沉浸式旅游项目。
《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演出吸引众多游客。据今日霍州
比如,山东临沂市的“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影视体验项目,游客们拿着道具大刀、手枪,随着“八路军”冲进“县城”,仿佛穿越了时空,高峰时景区接待超过7万人,不得不发出限流公告。各地的古镇古街,也努力营造穿越的氛围,比如用“古钱”在NPC处购物 ,参与一场仿古市集的讨价还价,在互动中,体验可触可感的穿越感。更为常见的穿越体验是旅拍项目,绾起发髻,着一袭古装,复刻着古人的审美,按下快门的瞬间,留下的不只是一张照片,更是一段关于 “穿越过去” 的记忆。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这种体验之所以吸引人,或许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份对历史的好奇。相比之下,AI生成视频,不需要实景、实物,为穿越体验打开了更自由的想象空间。
AI新模型 想看什么就制作什么
“AI把大家去不了的地方创作出来,所以吸引人。”“哈喽TERRY”是自媒体从业人员,今年7月11日,他发布了“时空记者”见证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短视频,第一天就收获了27万点赞和800多万播放的传播效果。10多天来,已经生产了20多个穿越视频,积累了10多万粉丝。哈喽TERRY说:“基本使用Veo3制作,再配合其他辅助软件。”
这波“时空记者”热,有技术更迭的原因。今年5月21日,谷歌公司发布新的视频模型Veo3 ,7月初,这款模型向会员用户开放。配合Veo3 上线的还有面向AI影像创作的产品整合服务Flow。
“Veo3成像效果更好,更容易做出大片的即视感。”哈喽TERRY表示,原来的版本在图生视频时不支持声音的生成,Veo3只需要上传一张静态图片,加上文字脚本,就能生成口型和语音同步,或者音效丰富的视频。
“如今AIGC足以以假乱真”。沈华清从2022年就尝试通过AIGC进行创作,短短两三年,人工智能创作的图像从抽象逐渐变得精细。这种以假乱真,也体现在AI对人物角色的塑造上,在最新版本的AI中,不仅人物动作更加丝滑,对表情变化的处理,更像真人,对运镜的处理,也更真实。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AI视频作品截图。王翎子供图
使用AI制作过程不算复杂。从在视频AI模型中输入提示词开始,比如“一个亚洲女性,穿着沾满灰和泥土的现代夹克,手持自拍杆,到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战场上进行直播拍摄。表情极度震惊和惊恐。”还要对战场背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设计,并且设计好台词,一段数秒的视频就能自动生成。但如果使用的是国外的视频AI模型,还需把文本翻译成英文。
“看似简单,真正要生成符合影视剧要求的内容,也考验制作者的文字能力。”浙江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王翎子表示,在实操中,往往是各种AI模型互相补充使用,文生图、图生视频、文生视频综合运用。AIGC应用到场景构建和叙事表达中,能带来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能生成各种奇幻的场景和特效,“AI适合历史场景再现,包括一些虚构场景等现实中无法证伪的画面,正是AI擅长的。”
在技术方面,国内AI大模型已有后来居上的趋势,阿里推出了通义万相,快手推出了可灵,抖音推出了即梦,还有Vidu等等,各有所长。另一位AIGC视频导演告诉记者,国内视频AI正悄悄超越海外视频AI,甚至在复杂动作驾驭和对牛顿力学原理的呈现上,还超过国外AI,而这正是AI能胜任长视频、短剧、电影的关键技术。“这是我们一线创作者的感受。”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AI视频作品截图。王翎子供图
当然,技术并非那么全能。在“时空记者”系列中,主角大多在说英语,这是因为国外的AI模型对中文的支持还不太好。尽管各AI模型已经经过多次升级,但在动作处理、人物一致性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但AI的缺陷可以规避,沈华清向记者解析了“时空记者”的特点,“一个人物在主体,大家的注意点都在她身上,由她对整个叙事过程进行控制,看的人不会特别注意后面的场景。”
王翎子也认为,技术的缺陷并不妨碍生产高质量的内容。正如一位网友在某段“时空记者”视频下的评论:“80后,电视放什么就看什么;90后,想看什么就搜什么;00后,想看什么就制作什么。”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AI视频作品截图。王翎子供图
有想法的人,和AI还会碰撞出哪些火花
虽然“时空记者”很火,但也有不同的看法。
“没太多长期价值,主要还是个科技公司的广告。”有位AIGC短视频博主这样评价“时空记者”系列,纯粹因为新模型更容易生成这类大片感的视频,而观众以前没见到过,所以就火了。“每当有新的技术出来的时候,都会火一波。去年,可灵大模型出现后,制作的熊猫吃火锅视频火了半个月。”他认为,内容创新是一件需要长时间投入、厚积薄发的事。
如何创作好“穿越”题材的作品,业内不断地在进行探讨。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卞芸璐曾表示,关键是要融入诸如时间观、历史观、人的主体性等严肃主题,使其更好地承载和传播主流价值观。近两年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一定程度上改写了“穿越”题材影视创作的探索进程。通过“穿越”叙事提供的问题解决方案,不仅仅是一种想象性满足,也能对现实有所启发。
在“时空记者”成功走红之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尝试新的内容。哈喽TERRY在制作了一些“时空记者”的短视频后,让“时空记者”去拜访大儒王阳明,并试图呈现走进王阳明内心世界的效果,触及“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抖音平台上的“AI小宝”借用了穿越的由头,让现代人来到《记承天寺夜游》现场,围观苏轼拜访张怀民。在月色中,“AI小宝”还向苏轼提问《记承天寺夜游》的中心思想,问得苏轼目瞪口呆。AI小宝说,只是一个初步试水,还很不成熟,接下来会持续更新这个类型的内容。
AI制作的《记承天寺夜游》现场。截图自AI小宝作品
其实,利用AI创作丰富的视频,影视剧机构已经起跑。在国外,网飞在最新的剧集中,使用了AI创作的特效画面,在国内,AIGC短剧迎来新一轮密集上线。有动画短剧《无名特工队》、有穿越玄幻题材的《玄幻:从拉二胡开始》、修仙题材《修仙归来当大佬》……各视频平台均有动作,形式多样、题材多元的AI短剧接连登场。
但这个赛道,也不独属于机构。今年7月,在重庆永川举行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期间,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马平表示,AIGC使得个人或者一个小的团队在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有可能制造出跟传统的大机构相匹敌的作品。
“对机构来说,AIGC削减成本、减少流程,对个人来说不需要演员、场地,即可当导演。”沈华清说,AIGC要想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导演的综合能力,在美学、摄影等方面有深刻地思考,注重经验积累,能很好地把握镜头和节奏。“哪怕业余爱好者,花两年工夫,说不定能整出个电影来。”
类似哈喽TERRY这样的自媒体号,一个人用一小时到3个小时左右生成一个AI视频,可以做到日更。还有很多专业小导演也在用国产AI做短剧和微电影。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曾说,对影视行业来说,整个商业模式变了;现在有护城河的巨头电影公司可能就不具备竞争力了。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AI视频作品截图。王翎子供图
而这一场由AI带来的变革,AI也有自己的答案。记者问某AI,你怎么看AIGC带来的穿越体验?
AI回答说:对于无法远行的人,AI能把“长安的月光”“江南的杏花” 直接搬进屏幕;对于预算有限的人,不必为旅拍服饰、场地付费,就能生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古装大片”;甚至对于脑洞大开的人,还能定制超越历史的奇幻场景——比如穿着唐装与李白共饮,或是披着汉服站在蒸汽时代的街头,让时空碰撞出更有趣的火花。说到底,无论是古镇的沉浸式场景,还是AI生成的虚拟时空,本质上都是人类对“超越当下”的向往。AI只是用技术缩短了想象与现实的距离,让那份对历史的好奇、对另一种人生的憧憬,有了更轻盈、更无边界的承载方式。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的AI视频作品截图。王翎子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