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崩溃的方式有许多,而其中最简单直接的一种,就是让他的信仰完全崩塌。当他坚信的东西彻底被颠覆,那些原本熟悉的事物变得面目全非,令人难以承受。有时候,曾经掌控一切的人,忽然变得像是局外人,原本在自己领域内如数家珍的事物,瞬间变得虚无缥缈。面对这种剧烈的颠覆,崩溃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实,崩溃的原因往往不仅仅是因为被颠覆,也可能是因为生活的空洞与空虚。
今天推荐的影片《窃听大阴谋》,正是描绘了这样一个人的崩溃过程。哈里经营着一家侦探公司,专门做情报搜集,而他的业务核心正是利用监听设备。哈里拥有一流的监听技术,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一个任务,要在广场上监听一对年轻男女。经过不懈努力,哈里在技术上获得了突破,但这种技术突破却让他的私人生活变得更加困顿。
长期从事侦探工作,哈里形成了偷听别人秘密的习惯,而正是这个习惯,导致了他的不幸。他听到的那对年轻人,在他看来是弱者,注定要陷入困境。哈里既想完成任务,又为自己无法袖手旁观而感到愧疚。见死不救是任何正常人都无法逾越的界限,而在这一刻,哈里开始遭遇困境。
《窃听大阴谋》讲述的是一个人如何从信仰的崩塌到精神崩溃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发生,恰逢冷战时期,具有特别的历史背景。冷战期间,阴谋论充斥,而美国与苏联的民众都成了其中的受害者。哈里名义上是侦探,但实际上采用的监听方式,恰好是冷战时代普遍使用的手段——监听。对于被监听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被监听,可能生活得较为自在。然而,一旦意识到自己被监听,心理的压力便会让他们产生焦虑,最终走向崩溃。
对于监听者,情况也并不轻松。毕竟,人的感情和情绪无法像机器一样冷静无波。尽管窥探他人隐私有时令人兴奋,但一旦涉及生死存亡的秘密,原本的刺激便会变得苍白无力。哈里之所以在影片后期走向崩溃,正是因为他在面临无法救援的困境时,心中的良知不断煎熬,最终导致精神崩溃。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监听已经是家常便饭,哈里的崩溃表明,他的良知仍未泯灭,但并不意味着他具备了完整的道德体系。哈里的崩溃源于他的良知,而正是这种良知让他无法应对事态的发展。但真正令他崩溃的,是他对自己信仰的深度失望。当他意识到自己将目睹一场谋杀,却无力做出任何反应时,他的震惊迅速转化为彻底的崩溃。原来他自以为骄傲的信念不过是别人设下的棋局,自己曾坚信的真相,竟被巧妙地利用。
这种崩溃如同信仰的倒塌,并不罕见。类似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曾经让苏联人民引以为傲的事物,突然被揭示为谎言,许多人因此崩溃。而在当代,当美国的行为撕开了它曾经的光鲜面具时,崇拜美国的人也经历了崩溃。哈里就是这种理念的化身,虽然他竭力执行,却无法摆脱人类对理念的操控。
当哈里全身心投入工作时,他自然需要从工作中获得慰藉,这种慰藉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因为在生活中,哈里是失败的,没有朋友,没有爱人,空虚的内心让他不得不将所有精力倾注于工作。一旦工作无法再为他提供支撑,他就失去了最后的依托,崩溃便变得不可避免。
影片的结尾,哈里坐在空旷的屋子里,眼看着一切崩塌,却无力反抗。这一切让他第一次成为了被监听的对象,失去了原本的掌控感。曾经支配一切的哈里,终于体验到了被支配的滋味。这种身份的转换,彻底撕裂了他最后的安全感。这就像是监听者被暴露在阳光下后的反应。当哈里失去了伪装和庇护,他最终只剩下崩溃。
正如前文提到的,伪装让人获得短暂的安宁,但伪装终究是伪装。当这一层掩饰剥离后,所剩下的可能是一个人无法直面的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伪装,每个人也都有无法面对的东西,一旦这些暴露出来,崩溃也便是迟早的事。生活的理由有很多,如果只依赖一种理由去面对人生的挑战,那终究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正因如此,哈里最终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