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高端材料行业AI需求加速增长,PCB产业链升级机遇显著
报告共计:30页
AI需求爆发推动PCB产业链迎来升级浪潮,多环节迎发展新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从大模型训练到推理应用的全面铺开,AI正深刻重塑电子产业的发展格局。作为电子设备核心组件的印制电路板(PCB)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因AI对数据处理速度、传输效率的极致要求,正迎来一场全方位的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容,成为当前科技产业的一大亮点。
AI服务器需求激增,PCB成核心受益环节
AI的崛起已成为电子产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据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AI服务器产值预计将达到近2980亿美元,占整体服务器产值的七成以上,四大云端服务供应商纷纷上调资本支出,重点投向数据中心扩建与AI服务器部署。这种爆发式需求,正从根本上改变PCB的技术走向。
AI服务器对PCB的要求堪称严苛:需要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速信号传输、高密度集成,同时解决信号干扰、电源分配等复杂问题。这直接推动PCB向高复杂度、高性能、高层数方向演进,其中两大技术路线尤为突出:一是以英伟达AI服务器为代表的高密度互联(HDI)方案,凭借高密度布线和高效数据处理能力成为主流;二是高密度算力集群中的正交背板方案,通过优化信号传输路径,满足大规模算力集群的需求。
目前,高端AI服务器用PCB已呈现出“高门槛”特征。这类产品通常需要8-46层的高层数设计,具备高纵横比、高传输速度等特性,且需通过严苛的客户认证,仅有少数厂商能进入核心供应链。随着2025年AI需求的持续释放,相关PCB企业有望迎来业绩的快速增长。
上游材料同步升级,多环节迎来技术突破
PCB的升级浪潮也带动了上游材料的全面革新,覆铜板、特种玻纤、高频树脂、高端铜箔等关键材料均呈现“高性能化”趋势。
覆铜板(CCL)作为PCB的核心基材,正加速向高频高速领域迈进。为满足AI服务器的低损耗需求,覆铜板已从传统等级向M8等级升级,这类高端覆铜板需要介电性能更优异的材料配合,其介电常数(Dk)需降至3.3-3.6,介质损耗因子(Df)需低至0.002-0.004。目前,全球高速覆铜板市场虽以台资厂商为主,但随着生益科技等大陆企业的技术追赶,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
特种玻纤布成为AI时代的“刚需”材料。在算力爆发的背景下,低介电(Low-Dk)、低热膨胀(Low CTE)纤维布因能满足高频信号传输和芯片封装稳定性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Low-Dk纤维布用于主板基材,Low CTE纤维布用于芯片封装基板,第三代产品和石英纤维布的研发更成为技术前沿。国内企业如中材科技通过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正快速提升全球市场份额,推动国产替代。
树脂材料也面临“换代”压力。传统的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因损耗较大,已难以满足AI服务器的高频需求,改性环氧树脂、聚苯醚(PPO)、碳氢树脂(CH)等高频高速树脂凭借低介电损耗特性脱颖而出。圣泉集团、东材科技等企业已实现相关产品量产,进入头部供应链,全面布局M6-M8级高端覆铜板材料。
在铜箔领域,极低轮廓(HVLP)铜箔成为AI服务器的“新宠”。由于高频信号传输中存在“趋肤效应”,表面粗糙度更低的HVLP铜箔能最大限度减少信号损失,其市场需求持续扩大。目前,HVLP铜箔主要由日韩厂商垄断,但国内企业如铜冠铜箔、嘉元科技等已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产业链协同升级,行业前景广阔
从PCB到覆铜板、特种玻纤、树脂再到铜箔,整个产业链正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升级态势。终端应用的高频高速需求,推动每个环节都向更高性能、更精密制造的方向突破,而技术壁垒的存在,也让提前布局高端市场的企业获得先发优势。
随着AI服务器、数据中心等下游需求的持续释放,PCB产业链的升级不仅将支撑相关企业业绩的高速增长,更将助力我国在高端电子材料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这场由AI引发的产业变革,正为电子制造业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