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
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分营
开展了第五日的精彩活动
下面让我们直击现场
聚焦这场科学探索之旅的过程与收获
活动内容
樊春海院士「书写DNA」讲座
7月25日上午,营员们来到上海科学会堂,聆听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老师带来的「书写DNA」主题讲座。
「什么是科学?」讲座伊始,樊老师便以此发问引导营员们跳出传统「分科之学」的思维,深刻认识到交叉科学在现代科研中的重要地位。以此为切入点,樊老师巧妙地融合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视角,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其作为生命遗传密码的奥秘,将复杂的基因科学娓娓道来,将营员们引向了DNA研究的最前沿。
接着,樊老师结合当下的AI浪潮,勉励营员们要巧借AI东风,培养创新能力,并与大家探讨了新时代青年学子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所肩负的重任。
冯玮老师讲座
7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化学系的冯玮老师为营员们带来讲座「稀土资源与稀土功能材料」。
冯玮老师在讲座中深入介绍了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与挑战、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应用三个方面,在系统阐述稀土元素特性与产业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剖析了中国领先全球的稀土分离技术及其产业影响,同时带领大家展望稀土材料未来的发展。
冯老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揭开了稀土资源的神秘面纱,让营员们深刻认识到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的关键作用,激发了大家对材料科学前沿探索的热情。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青年学子应当夯实基础、勇于创新,为国家新材料创新和科技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辉彩落幕:结营仪式
7月25日傍晚,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大学分营结营仪式在光华楼东辅楼袁天凡报告厅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带队教师与志愿者们齐坐一堂。
各组营员代表陆续上台发言,六日时光折成短短故事:学习校史峥嵘岁月带来的无限感悟、动手组装发电机与太阳能小车的收获、校园定向遍历复旦的点点足迹、大咖们深入浅出,趣味横生的讲座、还有那一句「也许我行」的轻声肯定,一并装进行囊,坚定着营员们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带向更辽阔的远方。
校团委副书记刘佳锜老师为「优秀营员」颁发荣誉奖状并致辞:她充分肯定了科学营中营员们展现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希望科学营将是营员们梦想启航之处,同学们能够将科学营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和能力,继续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实践,在未来坚持科研报国初心;祝愿同学们成长为既有专业知识,又立报国志向的优秀青年,顶峰相见。
科学营的活动即将结束;夜色正好,一粒粒追逐科学的种子早已埋藏在每位营员的心底,等待他们拾起后前去探索漫漫科学海洋。祝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前程繁花似锦,事有所成!
夜色降临,复旦大学分营开展告别晚会。舞台亮起第一束追光,营员们以歌声、课本剧、舞蹈等不同形式展示属于青春的独特幽默感与蓬勃活力。各组带队志愿者们也纷纷上台,为营员们送上暖心寄语,声声嘱托中是一份又一份力量与祝福。
最后,营员们制作寄语卡片,字里行间记录下在科学营难忘的回忆与最想对同伴与志愿者们说的话。营员代表们将插有卡片的花束赠送给辛劳付出的志愿者们,为期五天的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复旦大学分营圆满落幕。
供稿:复旦分营筹备工作组
排版:朱金永、王双艺
校对:新媒体中心
审核:刘佳锜、何国川